第一百章 心想事成(3 / 6)

。他们洞悉西方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在上海身体力行。

曾几何时,同是国货,上海货棋高一着,走俏大江南北;或因外形俏丽,或是经久耐用,总之与人家勿一样。上海的中国第一。多得点数点得手指抽筋。

但在说话发音这方面,沪人确实不拘小节,不注意运用发音器官的细节,非常任性。过去姚周双档的滑稽在沪上电台播出,车水马龙的上海马路瞬间变得万人空巷;若姚周真的要上春晚,难免有吃酸之虞。引江浙沪三地民众笑得肚皮痛的段子。拿到北方可能反应平平,令沪语处于“邪气”(沪语非常)“触气”(晦气倒霉)的境地。

书归正传。

大伙心里道,老板说的是“侃”,你懂勿啦?俗话说祸起萧墙,不管侬是强盗还是贼伯伯,见了这森严壁垒的庭院,应掂掂自身斤量,勿要瞎乱撞(乱闯)。俗话说民不与官斗,何况侬还是个不堪一击的“勿贼条”(下溅)。万一落网。宅主一只电话:“喂!上海警司,侬啥人?格搭(此地这里)是前上海总兵寓所……侬问我是啥人?嘿嘿,阿拉是原来大帅宪兵队小车班班长……啥末事(什么)?阿啦现在勿开车了……喂,我告诉侬,上海滩一件新新闻,啥末事?上末夜里(昨晚)贼骨头眼乌珠触瞎脱了,偷末事(东西)偷到老佛爷头上,勒老虎头上拍苍蝇。白相到前总兵头朗了。格搭(此地)捉牢一个贼骨头,侬“毫烧”(尽快)派人过来。老爷子生气了,血压也高起来了……”

“一定一定”对方立马挂断电话,警备车上的“交比”(哨子)一路“瞿瞿”地响起来,马路上的行人听到立马会脚抽筋。路上的各种车辆:黄包车三轮车机器脚踏车(现在叫摩托车,老底子还叫马达车)黄鱼车脚踏车(现叫自行车)小汽车美制的军用吉普车和十只轮盘的大卡车,平常辰光啥人都勿卖账;今朝勿一样了。路朗厢碰着警司捉强盗车子,吓人倒怪。于是车辆人等像遇到瘟神一样毫烧让开。大家知道牌头再硬,呒末警司硬档;还是让开点,好汉勿吃眼前亏,上海闲话叫恶龙难头地头蛇。侬吃得消这种势头伐?勿识相请侬吃辣虎酱,侬杭得消,就去杭,迭格勒此地是家常便饭,有一首歌词道:“从前是这样,现在还是这样。”

人贵有自知之明,贼也是人呀。会所今非昔比喽,全透明的“抢篱笆”(沪语)被一砖到顶的围墙取代,固若金汤,所以大帅会说:“甭管他,侃!”

闲话讲转来,要是大帅说的是“砍”字呢?众人心里就发毛了:“不就是个梁上君子吗?”要将人凌迟,砍了,“手条子”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