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六 十 四 章 天 下 真 小(5 / 8)

,皆出自他之手,将当时不可一世的时代枭雄曹操折腾得够呛.这是他的才华.他作为一名有良知的读书人,坚持正统儒家对仕人的操守,修身持家,齐国平天下.这是他的品行.我觉得他最为令人称道的是他写给儿子的‘诫子书’,这是千古读书人的名言:‘君子之行,静心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运;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韬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悲叹穷庐,将复何及也.’”

“瓜兄,你还是解释一下上面这段文言文吧,毕竟现在是走向共和的前夜了.”扒牙已熟悉对方,对他的称呼也改得亲近了.

“这是诸葛亮告诫儿子如何做人的道道,归结起来有如下几条:要以宁静的心境看待万物,这样人的**就会减轻.做事要讲套路,不要大呼隆,眉毛胡子一把抓.做人要淡泊,这样志向才能突出;心地安静,学习思考才能走得更远.学习环境要宁静,才能需要经过实践,不静下心学习,不去实践,学不到真正的本事.还有,做人不要骄傲和浮躁,这样的人生态度对学习无补.时光流逝,岁月无情.人在一天天老去,不要到老时,因自已的碌碌无为而悔恨.”

“好,好,好.解释得太棒了,毕竟是书塾里出来的秀才,白话文也得心应手,”扒牙鼓掌点赞,又调侃道:“瓜兄在小茶馆里说段子曲才了.现在讲改革,提倡新学,向西方学习,应到北平的大学里去当教书先生,”

瓜皮帽博古通今,引经据典,白话文的功夫也了得,居然苦心孤诣地将诸葛亮与大虎挂上钩,而且挂得有模有样,滴水不漏,正是服了他“圆则通”的本事.

扒牙听得兴起,也没有找他的剌.

“哥俩”背后的三木也听得出神,忘了为面前碗底朝天的茶碗续水.他原本是为打听一艘日本船的下落,没想到在坐茶馆孵豆芽的当口,听到中国茶客掏浆糊,讲了交关有关中国文化的牵丝攀藤的段子,拉拉扯扯到上下五千年中国历史和许多名人轶事.由此可见,中国文化是一口大酱缸,是名副其实的酱缸文化,名不虚传.只要你进来,没有不被从里到外刷上一遍透透的浆湖.

“话说大虎这人,”瓜皮帽继续道,“外表看他是一个马仔,三棍子打不出一个闷屁,像霜打的茄子,其实骨子里他是个将才.诸葛亮在未出山前也不过是位隐士,深藏不露;后被刘备三顾茅芦的诚心打动,终于出山,为刘备的蜀国与魏吴成三国鼎立之势,付出一生的心血.表现了古代仕者报国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