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忙着向老板请假回去过大年.厂里老板怎么想的呢?“在其位谋其政”.厂子是他的命根子,丁老板想留个人看看厂子,还得要找个诚实可靠的人,他物色来物色去,最后还是将目标停留在赵二.
丁老板找他要他过大年时留在厂里看厂子,他毫不犹豫地当场同意了,丁老板由此开始起重这个小伙子.老板心知肚明,用上海话讲就是迪个小囡会“做人”,懂得知恩图报.
赵二尽管年纪不大,初涉人世,也许是“隔代传”的原因吧,小小年纪的他就表演出与一般农村孩子不同的意识和状态,仿佛他生下就是准备跳出农门的,他喜欢上海,喜欢他的繁华和包容,他要做个上海人.科学的基因理论承认人的基因传递可历经n代而不走失.生活现实中也不乏出身农家的天才歌唱家,画家……在西藏有传世喇嘛.人的梦想就是现实的前奏曲,那时候没有“北上广”,一纸户口等于人的“魂灵”的事.户口就是户口,登个记而已,那像现在户口搞得越来越神秘兮兮,真正捞横挡的是权力之手.
丁老板没有找错人头.赵二,这个外来的上海户头在举家欢腾的新年为丁家避免了一场灭顶之灾.
除夕之夜,上海万家灯火,一户户上海人家的屋里厢,无论是有铜钿住豪宅的,还是住板壁透风的“滚地龙”棚户区,每家人都围聚一起吃年夜饭,辛苦了一年,大家祝来年好运……
赵二一个人呆在厂里保全工的工作间,他平时晚上也睡在此间,几平方的修理间,当夜幕降临时,他就将修理间的杂物归整归整,将一块铺板往两端的杂物上一搁,一个床铺就出现了.
今晚与平时不一样喽,厂子里人马齐喑,里外外都黑乎呼的,没有人走动,万籁俱寂的样子;而此刻在厂子外面却是另一翻景象.
马路上来往的人不多,少有的路灯仍准时亮起昏黄的灯光.沪上的路灯当局并不因今天是除夕之晚多给些正能量,让老马路大放光明,为新年锦上添花.走在路的人步履急切,神色匆匆,有的提着大包小包,看得出他们是本地人,赶着回家吃难得一聚的年夜饭.
最高兴的是数沪上的孩子们.大凡本地人士都从事前店后作坊的小商小贩的生意经,如开烟纸店,卖肥皂草纸;开糖食店,卖杏仁酥棒头糖;开电料行卖开关,电灯泡,电线;开印刷店印包装用品,开店心店卖生煎馒头,小混饨;山东老乡南下上海开馒头铺卖高脚馒头;本地人开老虎灶,兼营盆汤和茶馆;苏州人到上海开裁缝铺,做出名了成红帮裁缝.还有当店,私人诊所五花八门,林林总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