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义却杀一回马抢,主动旧事重提,向魏的妻侄女求婚.朝野闻知王方义出此怪招全是一头雾水,不知他闷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总有好事之徒愿顶着骂声想把事情搞搞清爽,于是有人问王方义,道:你如此翻手为云,复手为雾究竟想干吗?王方义道:我当初拒绝魏相提亲是不想给旁人以口实,说我王某是吃软饭的脚色,凭裙带关系,借魏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地位走升职捷径.老实说我王某人就是不吃这一套.身为仕生,忧国忧民是一已之职,当官是为国家出力,为人民担当.
历史上为命请民的官员和仕生要举名字可列出一大摞,远的有投江而死的屈原,后来者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得丹心照汗青”的闻天祥,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尽忠报国的岳飞,抵抗清兵血洗扬州的史可法,近代有虎门禁鸦片的林则徐等,他们都是国人心目中响当当的,大写的人,他们的英名传世,万世流芳,成为中华官文化中光辉的一页,这才是名符其实的正能量,像太阳一样,永远给人以光和热..
如果仕生灯下苦读几十年仅为当官,因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看来也算不上是一笔划算卖买.现在有卖官的,认钱不认人,或者拼爹的,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当官只要找路子,何必辛辛苦苦读什么书呢?古时读书人讲报国.合则来,不合则去.如果当官仅为一已之私,那不成了走致富捷径的“梁上君子”吗?
人各有志.萧剑秋接着道出为何在魏大人去世后重提这门亲事的真相.
道理很简单.我要报魏老的知遇之恩.人的一生有一知已足矣.魏大人不看门弟,不看出身,不看我是否有房,不看我是否有“文凭”(官居哪一级),只看重我的真才实学和人品,愿将妻侄女嫁于我,这是对我做人的最高褒奖,是对我的最大恩赐呀.人,要懂知恩图报,所以在他老人家走后我必须旧事重提,以实现老人的心愿.
萧剑秋想到此很快找到了答案,他恢复常态,真诚地对三小姐说:“承蒙小姐起重,问询名字,在下姓萧名剑秋,是矣.”
三小姐说,“萧先生帮我们找回了提包,我与姐姐理应到府上登门拜谢才是.请问萧先生府上在哪里?我们约个时间当面致谢如何?”
“不必了吧”萧剑秋笑着说,“区区小事,举手之功,不必再劳二位小姐兴师动众.再说在下与小女也刚到此地,还没找到住处,联系有诸多不便.”萧剑秋据实道来,恕不高攀之意明显.
“什么,你有个女儿?,”三小姐一听此话,心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