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一 集 1-5篇(10 / 19)

和语言学家考证,吉卜赛人最初来自印度西北部,血统属高加索亚里安人,语言属印欧语系中的梵文。历史上,公元4世纪在印度次大陆西北部,出现一个分布很广,也很有名的族群——多姆族。历史只有重合,不会巧合。

>>

>公元6世纪,一篇用梵文写的天的论文中曾提到过多姆族,并称其为干达尔瓦(gand—harva,

>>音乐爱好者)。多姆人有乐天的本性,也有歌舞的艺术细胞,但是才艺并没有为他们带来好运,婀娜多姿的舞蹈,婉醇的歌声只不过供王宫显贵的消遣。当曲终宴散时,多姆人全身而退,完全没有了在舞台上那分忘情的投入。尽管他们多才多艺,但连当地的农民也自以为比多姆人高出一头,禁止与他们通婚。

>>

>在一个以种姓、血统为依归的等级森严的社会中,艺人和以手艺为生的工匠都是下等人。历史就是王者的历史,当然没有“下里巴人”的一席之地,所以,吉卜赛人的大规模出走,与其说是出于吉卜赛人追求自由的本性,毋宁说是不堪忍受从心灵到身体的封杀。

>>

>有的研究者认为,吉卜赛人自10世纪前后出走系突厥人入侵之果。迁移的路线有两条:一是经波斯、土耳其进入南欧;另一条经亚美尼亚、俄罗斯到达东欧。文字资料表明:吉卜赛人5-7世纪出现在伊朗,15-16世纪已遍布全欧洲。

>>

>一个热衷于追求个性解放,向往充分自由生活的民族,在内忧外患的压力下远走高飞了。他们一路好吗?吉卜赛人一路走过的历史告诉世人,人的主观意愿并不一定代表客观现实。主客观的分离是经常出现的事。这也是整个人类的悲剧。

>>

>从15世纪后半叶起,外部世界对吉卜赛人采取限制措施,迫害他们的法令条例层出不穷,仅在德国和奥地利就有68条之多,这对憧憬旅行梦幻的吉卜赛人无疑是当头棒喝。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世界公民”吉卜赛人也难逃纳粹的魔爪,约有1/10的吉卜赛人死在集中营。这个事实再次证明了西方“自由世界”是多么的虚伪和苍白。

>>

三平民“皇后”入主白宫

平凡身世

奥巴马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非洲裔美国黑人出身的总统,有关他的家庭,特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