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几美分,几十年前的日本几乎是人人都能吃得起的,到现在一磅十几美元那还不是特别好的部分。
大约从九十年代起蓝鳍金枪鱼的数量骤减,从那时候开始日本一说起鲔鱼寿司妥妥的高端大气上档次。在日本要是拿鲔鱼寿司送礼或者请客,效果等同于在韩国赠送牛肉。包括洛杉矶和纽约在内的顶级寿司店没有预约根本吃不到鲔鱼寿司。
美国人将这个蓝鳍金枪鱼的鱼肉叫做海中牛肉,因为这也是一种有着优美大理石花纹的红肉。那时候美国加拿大除了向日本几美分一磅出口之外,多的都做了罐头。不过就是因为当年捞的太狠,哪怕现在又是休渔季又是限额捕捞的,大西洋蓝鳍金枪鱼的数量还是逐渐减少。
至于太平洋。日本远洋渔船仍在灭绝性的使用围网捕捞等技术来获取金枪鱼,数量那就更少了,现在太平洋金枪鱼已经被列入易危种群。
当然了,金枪鱼养殖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连渔业最发达的日本也只搞出个眉目来——养殖的金枪鱼都是捞上来还幸存的小金枪鱼,金枪鱼人工繁殖的课题据说还没有解决。
张诚倒不是想挑战一下金枪鱼养殖业这个课题,而是从这里面看出来未来海洋的渔获还会降低——污染啦,环境破坏啦,过度捕捞啦。总之渔获逐年降低已经是趋势了五年后海鲜价格绝对更贵就是了,自己这个渔场的小海洋生态圈建立好之后。不单会有自己投下去养大的鱼苗,其他鱼类自然而然的也会回来。这里面有可能就会有蓝鳍金枪鱼这种掠食性鱼类。
张诚只要不怀疑未来渔场能赚钱,就敢买渔场进行数年的投资,老祖宗不早说了,十年育树百年育人可见这心急也是吃不了热豆腐的,五年育鱼还是能等得起的。再说了,这渔场每年只烧钱不产出,对于减税也是非常有好处的——张诚虽然不是挖空心思去搞偷漏税这种事,可是能合理合法的减免税也不会拒绝。
从数据看张诚的投资大部分倾斜在农牧渔业上面,说到底还是张诚脑子中的民以食为天的思想在作怪。这也难怪,毕竟吃是人类第一需求,至于穿衣,完全可以冬天披兽皮夏天天然体。至于艺术、思想这种事也只有吃饱饭闲着没事的时候才好去做的,在被高浓度胃酸侵袭胃粘膜的状态下,也只有俄国佬才去听音乐会。中国人早就去找树皮草根充饥去了。
在美国搞渔场唯一的变数就是中国海洋养殖业。这一点不能不防,中国现在是各种意义上的世界工厂,养殖的虾蟹也供应美国市场。而中国的产业特色总结起来就是: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