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镜,具体到底是谁先发明的望远镜,后世西方史学家争论很大。
但是有一定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时代,望远镜肯定是已经被西方人发明出来了,并且已经将其实用化了。
因为历史上明代有人有这么一段记载,说“番僧利玛窦有千里镜,能烛见千里之外,如在目前。以视天上星体,皆极大;以视月,其大不可纪;以视天河,则众星簇聚,不复如常时所见。又能照数百步蝇头字,朗朗可诵。玛窦死,其徒某道人挟以游南州,好事者皆得见之。”
所以可以肯定,在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的时候,就已经携带了一个实用化的望远镜进入了大明,并且有很多人见识过这东西。
那么说明这东西被发明出来的时代,要比现在还要早很多,起码西方国家这个时候,很多人已经使用上了这种东西。
只是这玩意儿估计比较稀罕,西方国家目前也没有将其作为商品大量输入到大明,故此大明的人对此见识过的极少。
当海盗天天在海上混,怎么能连个望远镜都没有呢?于孝天早就憋着想要弄一些望远镜,装备给自己的手下们,起码做到每条船上要配发个两三支才行。
在玻璃场筹建起来之前,他曾经试图使用天然无色水晶,请工匠磨制镜片制造望远镜,可是这个办法却因为高透明度的无色水晶石很不容易找到,而且高明的珠宝工匠也不容易找到,最终一直被拖着没有弄成。
后来玻璃场虽然投产了玻璃,但是前期玻璃却因为质量原因,脱色工艺达不到要求,制作出的玻璃多少都带点颜色,也达不到制作望远镜镜片的要求。
但是近期玻璃场所产的玻璃,工艺渐渐稳定了下来,质量也越来越好,透明度越来越高,渐渐的就满足了于孝天的需求。
于是于孝天便让玻璃场的工匠们,按照他的要求开始试制凹凸镜,经过几个月的反复试制之后,最终得到了堪用的镜片,虽然清晰度和精度都比后世的镜头镜片要差很远,可是好歹这玩意儿已经能用了。
于是他连忙就让工匠们用铜皮裹制成铜管,将这种镜片镶入到了铜管之中,并且将其做成可抽拉伸缩的形状,第一批试制的几支都发给了手下几个重要的头领,王宏作为第二分船队的管队首领,自然而然也成为第一批可以使用这种新鲜玩意儿的人选。
可是王宏因为在双峰岛那边没有回来,所以于孝天便把一个望远镜交给了方安,让方安回头交给王宏。
现如今王宏拿到了这个东西之后,起初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东西没啥稀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