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深入人心,公司就不容易倒闭什么的。
说实话虽然陈义华并不缺什么资金,但是花个广告就用了二百四十万,还不包括制作,以及海报之类的宣传,这样的宣传占据的比例实在太大了,公司的大楼现在还是租的呢。还好电视台可以让陈义华分月付款,当然每次付款的时间是月初这段时间。
现在远东电信决策的人员其实就柳依依和陈义华两个人,对于陈义华投资三百万搞宣传,柳依依是表示反对的,虽然柳依依的眼光很好,巾帼不让须眉,但是这样的宣传费用实在太高了,香港很少有公司就宣传这一块,几个月时间会花去三四百万,陈义华这个宣传广告还不是找那些大明星,这如果要找什么大明星过来做广告那得要多少呀,柳依依不知道陈义华虽然现在不找大明星拍广告,但是不表示以后不找,对于提升品牌的价值,大明星的作用还是很明显的。
香港现在广告公司不少,但是商界对于广告的运用还不如外国公司那么重视,其实这也是广告公司自己没有发掘自己的潜力,一个商品销售的成绩,虽然离不开产品质量的好坏,但是认知度也是必不可少的,你广告做的好,这个商品一夜成名并不是梦想。
其实这也是跟香港的环境有关,香港地方小,但是竞争却很激烈,广告的作用看起来效果就没那么明显了。
不如后世中国,中国改革开放后,大家完全想象不到广告作用的疯狂,中国刚改革开放的时候,消费者的消费观还不成熟,说哪样东西好,买那样东西的人就多,后世靠广告疯狂赚取人民币的产品很多。
特别著名的就是保健产品了,一样保健产品广告做的好,宣传到位,这保健品就算没什么作用,一年之内也能狂赚几个亿,在香港就不可能发生这种事情。
后世广告运用成功对于产品销售带动飞速的案例很多,在“孔府宴酒”还没有与央视结缘之前,它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型国有酒厂,年销售额不到千万元。然而,当1994年底,其董事长江廷华很豪气地以3079万元投下央视广告“标王”后,一切似乎一夜之间都有了质的变化:次年实现销售收入近十亿元,主要经济指标跨入全国白酒行业三甲,职工人均年收入突破一万元。“孔府宴”很快成为国内知名的品牌。广告的运用可以看到让这家公司的资产增加了多少倍,不是几倍,或者几十倍,那是一百倍的营销额呀。
当然香港的资本市场运行这么多年了,不可能发生后世大陆那样疯狂的销售情况,所以柳依依不理解陈义华花这么多钱做宣传也是情有可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