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发书之初,柳敬亭就第一时间公布了“七分史实,三分演义”的定位,这个比例自然不是经过细致统计得出来的数据,只是对历史主线的一种概括,因为真要从细节方面着手统计的话,这个数字比可能要前后颠倒位子。
作品的内核终究是一本演义小说,既然是小说就需要故事‘性’、需要矛盾冲突、需要塑造人物,要完成这些目的,势必要对文本做许多技术上的调整。
一个最显著,现在看来也十分成功的例子是前文对关羽的塑造,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这些“张冠李戴”的安排使得一个勇武、忠义的大将形象跃然于纸上。
如今柳敬亭要推诸葛亮,周瑜只能顺理成章地成为大配角,不过和前面关羽所面临的那些配角相比,周瑜的人气显然在另外一个层次,华雄、颜良、文丑什么的被踩就被踩了,大家也没什么特别的感触,周郎却不同,作为三国时期的名将之一,作为著名美人小乔的夫君,他不应该如此窝囊吧?
这种先入为主的矛盾感,让很多读者在阅读“瑜亮之争”的章节时,出现微微的不适感,不过这些不适感在周瑜那声悲叹之后渐渐云散。
“既生瑜,何生亮?”
这种一生之敌的塑造,这种宿命的‘交’锋,一旦能在虚拟逻辑中营造出合理的气氛,本身就拥有极大的艺术魅力,一定程度上能化解掉大家对史实的吹‘毛’求疵。
这也是经典艺术形象力量的一种体,比如很地,大家就从“周瑜根本不是那种人”的话题转移到“周瑜的悲剧成因”的讨论上面。
……
这时,杨丽璐和柳敬亭的卧谈会也是话风陡转。本来两人正在你侬我侬地讨论何足道、张君宝是不是也喜欢郭襄这个话题,说着说着,杨丽璐突然从柳敬亭臂弯中抬起头。盯着柳敬亭问:“殷素素说的那句话,是你的心里话吗?”
“哪句话?”心猿且意马的柳敬亭随口问道。
“越是漂亮的‘女’人说的话。越是不能信。”
“当然不是心里话,你说殷素素骗过张翠山吗?”
“骗过啊,她一直没告诉他是她害得俞岱岩。”
“啊,那个,你说黄蓉骗过郭靖吗?小龙‘女’骗过杨过吗?这句话是殷素素根据自己的个‘性’总结出来的,未必是对的,实际上,后面的故事会一点一点证明这句话的错误‘性’。好了,现在……”
柳敬亭伸出右手再次轻轻地把杨丽璐裹进怀里,然后顺势直下,滑到杨丽璐腰部以下,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