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王赟眼巴巴的看着苏城,道:“您看,咱们把两月就把碳纤维的成品给做出来了,要是今年能再增加120个编制,我保证再做出两种碳纤维!”
苏城习惯性的做沉思状。
杨明担心他答应,忙道:“碳纤维研究所本来就不在今年的预算里,120个人的编制全部走的是机动预算,助手的薪水和实习生的补助也是预算外的,研究经费用的是大华实验室的总体预算,挤占了好几个材料项目的资金,要是再增加120人的经费和薪水,大家都得造反了。”
对杨明,王赟就没什么不好说的了,梗着脖子道:“增加120个助理研究员,只增加薪水,不增加经费总可以吧,助理研究员又不做独立项目。”
“那每个月也要多开几十万的薪水,你找黎涣祥说去,看大华实验室还能从哪里抠出几十万。”大华实验室每年的经费有数亿元,但是被几个研究所一分,再落到实验室的总体经费里就不多了,上千名研究员带着几千个项目嗷嗷待哺,年初就把经费刮的七七八八,更别说现在已经是年末了。除此以外,实验经费和人员薪金在大华实验室的预算中,也是有明确区分的,杨明做了许多年的行政,知道协调这些事情有多麻烦,到时候不光是大华实验室要做许多文件,大华总部也要核查无数的文件,在日益制度化的大华实业,这些文牍工作都是少不了的,否则总部的管理就要失控。
王赟和其他研究员一样,对官僚作风极其不满,讨价还价道:“120个不行,100个也行啊。咱们现在有小五百号助手了,总要解决五分之一吧。”
杨明怀疑的道:“你说1万个小时的有效工作时间,按照每天8小时算,你这得是1250个工作日,就算加班多,你三年时间都不用增加编制了吧。”
“不是还有研究员推荐。”王赟扭捏了一下。
“这个可以控制,就算有,也应该安排到明年的预算里面。”
“晚一年转助理研究员,以后什么都要晚一年,人家做出了成绩,凭什么不让转正。”王赟大部分时间都在国家单位工作,说话仍然是国家单位的口吻,但意思也是一样的。在大华实业,最重要的“特殊贡献清单”里面,年资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另一方面,类似于日本财团的同期概念在大华实业同样有着不弱的含义,放眼十年或者二十年以后,93年正式加入大华实业和94年正式加入大华实业,可能会有巨大的差别。
站在一旁的实习生看出来了,现在是决定一众实习生和助手吃肉还是喝汤的重要时刻,抓住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