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乐里显得酷到了极点。
酷的不只是手法,还有决战双方的穿着打扮,是相当具有古代武者决斗的风味。叶锦天在服装造型上果然是极其犀利的,影片的美术更是做得出神入化。不过,叶锦天却很清楚,这倒有不少都是源自萧然的指点,与其说是指点,倒不如说是开窍。
萧然为什么要动用那么多摄影机?理由非常简单,他需要全角度的镜头,以从中选出最适合的镜头。而且,除此以外,他特地使出了在吴雨森那里学到的绝招——慢镜头!
萧然不敢说自己是在慢镜头运用上是理解最深的,可绝对是目前港片影坛里除了吴雨森之外最擅长的导演。在慢镜头上,他欣赏的其实不止是吴雨森,还有黄精蒲。
黄精蒲是二十一世纪的新锐导演,此人凭着《福伯》这部绝对是佳作上位,被曾之伟提拔做了《江湖》的导演。在该片里,处处可见黄精蒲对王佳卫作品里那种镜头感的模仿,而且在慢动作方面相当有一手。
到了《阿嫂》就更是了不起,这次他抛弃了对王佳卫的模仿,而是在慢动作上愈发的控制得当。这部《阿嫂》是一部黑帮片,可是骨子里却是纯真和欢乐,尽管有哀伤,可最终仍然是纯洁的快乐。
黑帮的残暴和勾心斗角与少女的纯洁本该是不相融的,可是黄精蒲竟然能够让这一切融合在一起,让人在结局处细细体验那种感动,实在是非常犀利。在这其中,小黄对慢镜头的艹纵绝对功在至伟,若没有慢镜头来缓冲黑帮的元素,那只怕全片是难以做到这种平衡的。
在《阿嫂》这片里,黄精蒲对慢镜头的运用简直到了近乎迷恋的程度,而且凭着这若干慢镜头成功的制造出相当具有江湖味道的浪漫主义风格。实在是了不起,萧然对十多年后才出现的这个青年导演佩服极了。
萧然在这方面的运用倒有几分相似,只不过,他不需要凭着镜头感来制造浪漫了,美术和画面已经让这得到了体现。他运用慢动作是为了突出这种赛车中的极速,那种超越风,快过电的错觉。
艹作上不困难,难的是在时机上的选择。萧然选择了过其中两个弯道时运用这种手法。既然这种手法很好,为什么不多用?萧然很清楚,任何再巧妙的手法,一旦重复的次数太多,或者选择的时机不够恰当,能够造成的往往都是反效果。
两辆车一前一后紧贴着,来到一个弯道之时,前者猛然来了个九十度的转弯。就在这时慢镜头出现,画面陡然分割成两个画面,一是金成武,一是吴振宇。
两人的神色都全神贯注的盯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