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接再厉反驳道:“贾谊的《过秦论》里用了许多夸张的修辞,比如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却不知暴虐的秦王没有杀过一位有功大臣,曾经厚待布衣尉缭子,重用年轻莽撞的李信,即使灭楚大败而归也没有惩罚,如果说秦王暴虐也是说不通的,道听途说言过其实是你们儒生最大的毛病,不能做到就事论事肯定他人的功劳,一味的抹黑而不假直述是你们心不正。”
此时此刻,王臧已经是目瞪口呆,几十年来他受到教育是强调“仁礼”二字,用虚头巴脑的大仁大义去攻讦曹时只会落入他的陷阱,坐实了心术不正的表现。
刘彻按捺不住地催促道:“太中大夫快说为什么暴秦灭亡,为什么叫暴秦。”
曹时又说道:“《过秦论》里也有正确的地方,秦亡于根基不稳恩义未立,六国旧民对灭国的仇恨还记忆犹新,出现了著名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我想当时的六国都有类似的誓言,只不过我等楚人夺天下而最出名罢了,称暴秦是因为秦王无故伐六国失之暴虐,六国里尤其以楚国,齐国最为怨恨。”
楚国很早就被秦国当冤大头耍的团团转,楚怀王竟然被连续骗几次竟被骗到咸阳直到死后把尸体送回去,楚国人深以为耻直到被秦所灭依然咬牙切齿,痛恨秦人背信弃义两面三刀。
齐国的情况也差不多,齐王当年与亲王并称东西二帝,战国末期与秦国同盟以为不会被灭,没想到秦王政根本没有放过盟友的打算,最后把齐国从地图上彻底抹去,齐王也被活活给饿死。
这两家不同于三晋常年与秦国交战早有臣服之意,也不同于燕国地处偏远的不毛之地,齐楚是春秋时代曾经称霸过的霸主国,所以两国士民对灭国之仇恨意最浓,于是有秦之暴虐无故灭国的说法。
太子舍人正当时听的入神,不时的摇头晃脑很是欣然以对,就连韩嫣的好兄弟公孙贺也不由改变看法,对这个比自己还年轻的太中大夫另眼相看。
这时候只听他说道:“秦王政虽然可称得上一位明君,奈何诸侯并立是三代以前就传下来的正统,圣君尧舜垂拱而治天下时也有部落诸侯分散于大河(黄河)两岸,秦王以武力杀伐统一天下打破了几千年的传统,六国遗民对秦的恨意不散,加之秦王政猝死而有权臣宦官行专擅之权,秦二世与奸臣党徒矫诏杀太子诛大将,倒行逆施鱼肉百姓,所爱者挠法活之,所憎者曲法灭之。
于是本以沸腾的六国遗民早已按捺不住,于是揭竿而起灭暴秦还六国故土,于是才有义帝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而项羽背誓自行大封诸王令天下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