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被顾莫杰盯上的NHN集团内部,也绝对不是铁板一块。
NHN集团,是2002年在高斯达克上市的。
那时候,正是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寒冬尚未退去的当口。
如果对那段历史不熟,可以横向对比一下中国国内的N家互联网巨头——新浪、搜虎、网易,那都是2000年泡沫破裂前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的,尤其是网易赶上了2000年6月30号、几乎算是末班车。
然后,纳斯达克长达两三年的萧条。
当中国互联网企业再一次出现上市潮时,已经是04年、05年的事情了。比如04年的港股藤迅,05年的纳斯达克百度、盛大。
当年的互联网泡沫寒冬是全球性的,身在韩国的NHN集团,当时自然也不好过。
而那样一家公司,却在2002年这么一个几乎没有新互联网公司IPO的年份成功IPO,肯定是额外做了功课的。
复盘一下十年前的局面,外行人就可以看出端倪了。
早在2000年的时候,做搜索引擎起家的现NHN子公司之一NAVER,就已经图谋上市了,当时NAVER的老板也看到了寒冬前夜的危险,想学网易的丁老板那样蹭上末班车,可惜因为搜索引擎公司在成立的最初几年零营收的特性,导致NAVER没赶上。
这没什么冤枉的,在那个年代,搜索引擎公司是比门户网站公司更不被资本市场看好的一类存在。因为门户网站公司尽管也谈不上盈利,好歹有广告收入,有营业额。而搜索引擎公司在互联网泡沫破裂前那几年,连营业额这个数据都谈不上,大家都看不明白这类公司的商业模式出路在哪里。
别说僻处韩国一隅的NAVER没法上市,便是百度、谷歌,一样是熬到了2005年才上市。
寒冬来临的时候,NAVER几乎冻死。韩国的市场比中国小,康萧条能力弱,于是,在2001年的时候,做引擎的NAVER老板下了一个决断。
和一家有足够营业额、足够盈利的互联网公司合并。
然后他选了当时韩国第一大网游公司HAN-GAME。
这个决断是很被看好的。在2001~2003年的网络寒冬中,所有没有盈利的网络公司模式都在接受质疑和拷问,唯有网游公司一枝独秀,以其实打实赚钱的特性被无数资本看好。
换句话说,若是2003年的时候,陈天乔肯在“传奇”最火的当口,找百度李老板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