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表情。
“招是想到了,无非是来点狠的:我让邹胜近期给初音下载开通一个新功能点,就是‘让已下载资源的用户、在任何联网时间段静默上传’。
这事儿是把双刃剑,要是被敌人发现了,他们肯定会大肆造势用软文攻击我们,说我们静默地侵害挤占用户的带宽资源,对我们的商誉会有一定影响。就算他们不攻击,说不定也会很快跟进模仿这个功能点。到时候我们的下载软件用户基数没侯延堂大,只怕还是会旷日持久拉锯战。总之,是非得做好持续烧钱的思想准备了;技术上,也只能见招拆招,一步步升级。”
费莉萝不懂技术,但是好歹用电脑下载东西这种事情还是长干的。她让顾莫杰“说人话”地略微翻译了一下,就听懂了这个技术点的变化所在。
2004年市面上的网际快车,在下载领域已经做得够好了,短板在于“用户上传资源”领域。
毕竟快车或者后世的迅雷,都是做的P2P的下载。所谓P2P,和原本传统下载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其流出端来源不同。
传统下载的流出端是提供资源的网站,而P2P的流出端不仅靠网站,主要还得靠其他更早的下载者电脑上的资源。后来的电驴和BT之类,也是P2P,所以只要最初的种子繁衍开了,哪怕一段时间后网站主撤了种,只要市面上有别的用户下载的资源还在原路径下,总能被挖到。
说白了,P2P下载的核心在于共享。而共享的瓶颈,就不再是下载者的网速,而是上传者的网速,还包括愿意上传的用户的人数。如果每个人不愿意牺牲自己的网速带宽来“分享”上传给别人,后来的下载者就只能忍受小水管的速度。下载速度这个核心指标一降,用户对一款下载软件的信赖自然就飞速下降。
给费莉萝扫盲了基础之后,顾莫杰下结论道:
“所以我和邹胜、盛伟严密分析过。和侯延堂的快车相比,我们有一个最大的优势。那就是网际快车作为一个纯粹的下载软件,它默认是电脑开机的时候不会自动启动的。哪怕侯延堂将来依靠技术手段将其强行设置成开机自启动,大部分用户也是有可能对这个设定反感,从而手动关闭‘开机自启动’这个设定。
毕竟,在用户看来,他们什么时候才需要开启下载软件?当他们自己有下东西的需求的时候,他们才愿意开;当他们自己不下的时候,网民是不太会愿意有个东西始终在后台运行、拖慢电脑速度的。
而我们的初音下载不同,初音下载一开始就是以初音电脑管家的插件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