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愁绪(1 / 3)

?

朱长林离去的背影,久久地浮现于文祥的脑海里,不曾散去。在这个世上,如果要文祥找亲人的话,作为师兄的朱长林算得上一个,他对自己这个小师弟的照顾,象电影画面一样,印在了文祥的脑海里。

这样的画面是文祥印象中难得的温馨场景,他能让文祥感受到这世上的阳光所在。文祥之所以不能忘却他的背影,是因为朱长林的处境,给了文祥心酸,给了文祥担心和牵挂。

象朱长林他们,不像自己一样能说法语,可以和法国人作起码的交流。他们的生活圈完全就只在华工们之间进行。英军的劳工营,听他说是完全的军事化管理,军队开到那里,他们就会跟到那里。可以想象,他们整日被钉在劳工营里,除了干活,就只能窝在工棚中,暂且不去说生活条件和伙食怎么样,就是这单调得不能再单调的内容,和坐牢有什么区别。

何况他们还是在英国人下面做事,英国人文祥有一定的了解,在国内的时候,詹姆斯就经常跟英国人打交道,在旁边的文祥能感受得到。

英国人从骨子里是瞧不起中国人的,作为一个老牌的殖民主义国家,因为自1840年以来,中国一直是他枪杆子下待宰的羔羊,所以在他们的脑子里,早就形成了一种民族等级,殖民地区的人民是劣等民族。有时可能出于一种绅士风度,对你很礼貌,但骨子里透露出的那种藐视和傲慢,是不能被他们脸上的微笑所掩盖的。

象朱长林他们这样,在英国人面前可以堪称哑巴和聋子的人,英国人可能只是把他们看成一部能做工的机器或牲口。使唤起来自然就随心所欲。

何况战争进行到这样状态,英国国内都已经实行食物配给制,民众都很难填饱肚子。那么可想而知,华工们的伙食也是好不到哪里去。

战争是没有常态的,今天可能是我打你,到了明天就有可能你打我了。他们跟随着英军一道,穿梭于战场前线,如果英军退却,在那种自己都只顾逃命的情况下,谁还会去管华工们的死活呢。

就算没有被子弹或炮弹打死,失去了依靠的他们,被打散之后,将是一种怎样的处境呢。象他们这样从战场上下来的人,流落到乡间田野,一群只能“哇哇”叫的外国人,别人不把他们当敌人给灭了,就已经是他们最大的造化了。还能期待得到救济吗。

劳拉望着站在外面下着雨的窗子边发呆的文祥,知道他又有心事了,从文祥那沉思的脸上,劳拉能体会到刚刚那个离去的文祥的兄弟,文祥对他的情感。劳拉很是纳闷,文祥明明说自己是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