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十四·环球航行归来(8 / 17)

北宋穿越指南 王梓钧 16275 字 5个月前

,而且言语也不通,不知道是否有邦国。但部落肯定是有的,而且懂得纺织、制陶和耕种,但他们似乎不懂得冶铁。”

美洲文明发展到最后,其实是懂冶铁的,只不过还没普及而已。

又有人问:“过了美州,大洋之中是否还有陆地?”

航海首领说:“美州之东又是大洋,横渡大洋便到了泰西诸国的南边(西非黄金海岸)。我们抵达那里的时候,船只受损严重,只能先去泰西诸国补船。”

“我读过《泰西诸国志略》,他们那边是否还有皇帝?”人们继续打听。

航海首领说:“有僭越称帝者,但皆不能服众,宛如先秦时候的周天子。好了,能说的只有这些,各位还是不要聚在这里了。”后记十四·环球航行归来 (第2/2页)

这个猜想是反直觉的,所有的化学家们,一直认为不同的分子(分子往往被误认为原子)体积有差异。

某方程和某常数,谢衍并未提及,因为过于超前了。

朱世镕放下论文,拿出自己的烟斗,抖进去南洋产的烟丝,点燃之后开始吞云吐雾。

朱世镕没有洛阳那个老头子的沉重学术包袱。

因为那个老头子,学术成果太多了,而且已经六十多岁。

让这种老人接受新的理论,并且还要推翻前半生的大部分成果,跟直接杀了他又有什么区别?

半锅烟丝抽完,朱世镕开始给朋友写信。

给朋友写完,又给谢衍写信,邀请谢衍到开封来做客。

他不知道谢衍的年龄,刚开始以为是个年轻人,看完论文又觉得是个中年学者。而且地址留的是黄州府通判厅后宅,他猜测谢衍应该是黄州通判或其家人、西席。

如果朱世镕知道谢衍还是个学生,必然想尽办法特招进开封太学收为徒弟。就算谢衍那套理论错误,这种年轻人也值得培养。

信件全部书写完毕,朱世镕溜达去隔壁的办公室,他想跟研究物理的同事讨论如何增加天平的精度。

这一百多年来,实验室的天平精度一直在增加。

即不断增加天平的臂长。

这种提高精度的方法,已经达到了极限,必须换一种全新思维才能取得突破。

“难啊,”田守一叹息道,“你们搞化学的想改进天平,我们搞物理的就不想吗?全国那么多物理学者,这二十年来始终难有寸进。”

朱世镕说:“增加天平臂长,已经走到头了,你有没有其他想法?”

田守一摇头。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