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可惜,在另一个时空,龙昌期的著作全部遗失了。
这位老先生,当年发表那么多离谱言论,依旧能征服许多大儒,可想而知他的学术水平之高。
朱铭提笔写下手诏“解禁龙昌期所有图书。召见李纯、刘延年二人。”
解禁并非鼓励传播,毕竟有些思想太过激进,不符合古代朝廷的政治正确。
这些学问能否形成学派,需要龙昌期的徒孙们自己努力。
皇帝行人骑马出东华门,分别给客栈里的李纯和刘延年传诏,二人喜滋滋整理衣冠迈步出门。
至于那些图书,却是运到了礼部。
由礼部出面,组织人手誊抄副本,全部收藏在皇家图书馆。
胡安国接到任务一脸懵逼,好奇拿起春秋正论。他自己是研究春秋的专家,自然要先读这一本。
读着读着,胡安国放下书本惊叹“此人颇多奇谈怪论,却又句句旁征博引,那些怪论都是有根底的这般奇人异士,可惜无缘一见。”
胡安国没有继续往下看,而是又翻回第一页。
他一边看书,一边体会,还跟自己对春秋的理解做对照。
启发极大,胡安国甚至想重写自己那部春秋传。
礼部右侍郎谢良佐,却是翻开周易祥符注,读了两页就舍不得放下。
这本是龙昌期的晚年大成之作。
怎么说呢
四川的易学研究水平震惊二程,而龙昌期又是四川易学的泰山北斗。
龙昌期当年的易学,可以说冠绝天下。
礼部官员们,全都不做事儿了,各自拿起一本龙昌期遗作读起来。
明天恢复两更。
本章完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88780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