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9章 0844【奇葩年号】(2 / 4)

北宋穿越指南 王梓钧 3778 字 7个月前

族裔”

“中国之外,亦有汉唐故土未复。是否该收复故土,又该如何统治那里的各族”

因此今年的进士名额很多,足足录取四百人。

但此时此刻,这两個词首次组合起来,其意义明显是要“再造汉唐盛世,恢复宇内一统”。

而“中华”源于魏晋时期,是“中国”与“华夏”的合称。

能参加殿试的士子都很聪明,他们拿到题目之后,第一反应就跟年号对上。

年号都是有寓意的,代表着朝廷的执政方针或美好愿景。

殿试题目也有来头,必为此时皇帝关注的问题。

年号与殿试两相结合,还能想不明白吗

三日之后,阅卷大臣们把考试结果送来。

朱铭懒得听他们诵读,直接拿到手里自己看。

前几名都写得文采斐然,而且论点鲜明、论据充分。内容都差不多,只不过侧重点不同,无非是族源血脉、武力征服、德治教化等等。

一直看到第十八名的卷子,朱铭觉得有点新意。

这张答卷的文笔相对朴实,而且典故也不多,能被皇帝看到实属不易。

刚开始也从炎黄血脉讲起,渐渐的着重论述民族问题。而且以陕西边境的吐蕃族举例,他认为这些吐蕃族的祖先,在唐代大部分都属于汉人。为什么几百年过去,后代竟然吐蕃化呢

接着又分析民族构成要素,即语言、文字、服饰、风俗、外貌。

朱铭提笔一圈,评价道“缺了宗教。”

继而又讨论汉人吐蕃化的过程,武力征服是个最大的前提。当地汉人迫于强权,为了生存主动向吐蕃族靠拢,模仿吐蕃族的服饰和风俗。而且长期不接受教化,失去了汉人的语言和文字。

以上这些,其实还不算什么。

该考生还分析地理环境的影响,阐述即便是吐蕃族内部,风俗习惯也就极大差异。以农耕为主的吐蕃族,跟那些以放牧为生的吐蕃族,在服装、婚姻等习俗上就有巨大差异。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如果大明要混一各族,不能强行的一刀切,必须根据当地实情来求同存异。

比如以放牧为生的吐蕃化汉人,如果想要重新汉化,不能强求他们改变婚姻习俗。因为那些看似不合礼仪、违反伦常的婚姻制度,是碍于恶劣的生活环境而产生,只有通过收继、异辈婚等方式,才能尽可能的延续部族生存。

朱铭亲自了三十份试卷,把第十八名挪到第一位,其他排名都没去改变。

“拆卷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