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震天雷】(3 / 4)

北宋穿越指南 王梓钧 3775 字 7个月前

解说,“算上火药,这个震天雷重四斤三两。”
朱铭说道:“这怎么投出去?太重了!”
彭秀说道:“守城时往下扔啊。又或者,使用砲车投出去。几斤重的砲子,用很小的平夷砲(回回炮)就能掷出。这种小型轻便的平夷砲,可以安在战船上,可以置在城墙上,还可以用骡子拉着随军野战。”
嗯……好吧。
朱铭提供了制作震天雷的想法,但恐怕是没怎么讲清楚。
他的打算是做手雷,然后编练掷弹兵。
而彭秀这些军工人员,却做出四五斤重的炸弹,专门用于守城,或者让投石车投出去。
朱铭感觉这主意还不错,可以用来增加三叠阵的火力。
到时候,金国骑兵冲到一百二十步,用投石车抛掷炸弹。冲到一百步时,用火枪再齐射一拨。接着用虎蹲炮、木炮射霰弹,并配合弓箭和弩箭。火枪、弓箭、弩箭都可以二次射击。
整个过程,六重以上远程火力,熟练起来甚至能达到八到十重火力。这样还能冲到车阵面前,那只能说金兵有神仙保佑。
朱铭吩咐道:“这种震天雷可以保留,再造些轻便的,控制在三斤以内最好。”
“是!”彭秀领命。
朱铭又去视察火药厂,之所以放在郊外,是害怕某天来一场大爆炸。
当初,朱家父子的起兵地在汉中,那里恰好是中国北方最重要的硝石产地。
而今,朱家父子暂时定都开封,而开封府各县恰好是中国最顶尖的硝土产地!
硝不缺,火药自然不缺。
真正要紧的是严格管理火药制作流程,否则火药配方都会变成摆设。
鸦片战争时期,不同地方的清军将领,采用截然不同的火药配比,其根本原因就是火药制作偷工减料。
比如硝,用土法反复提纯三次是合格的,而清朝工匠往往只提纯一两次。
负责任的清军将领,必须根据手里火药的实际威力,推测自己所得原料硝的质量,然后再让手下那些工匠,随之调整火药里硝的配比(往往是提高硝的百分比)。
这样打仗,得他妈多累啊!
在火药厂一番视察之后,朱铭感觉非常满意,鉴于偷工减料要掉脑袋,工匠们还是极为认真负责的。
他让军械实验厂派人,分别前往磁州和徐州,把布面甲、震天雷的制作方法带过去。
现在全军披甲率极高,布面甲暂时不着急,震天雷却得赶紧制造。
这玩意儿的外壳是生铁浇铸的,而且不在乎钢铁质量,可以快速低价批量生产。
造好之后,磁州生产的震天雷,就近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