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的名声。写出来的无论是什么文字,都根本不用担心销量,所以莫子奇才会说,《明报月刊》卖得好,不是刊物办得好。
但莫子奇也知道,将《大国崛起》交给书虫出版社,那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在他读过了《大国崛起之海洋时代》之后。更加肯定了自己的这个念头。
倒不是说《明报月刊》能给出更加高的稿酬,金庸名下的报刊。作者的稿酬一向是以低而闻名的,即使是《明报月刊》这样高水准的学术姓刊物,大学讲师级投稿,只有千字八十,教授级投稿,也才千字一百到一百五。
据他所知,林静的《大国崛起》,是千字一百五,等同于质量最高的教授投稿,据说金庸、董桥和张利来三人都同意给出更高的稿酬,但被林静自己否定了。
只不过是千字一百五而已,书虫出版社随时能给出20%以上的稿酬,千字两三百三四百都不是问题。
但在林静看来,这都是小钱而已。
写《大国崛起》,她并不是为了稿费。即使在很多作家看来,千字一百五已经是他们难以企及的高度,赚上个几十万一百万根本不是问题。
如果真的要赚钱,她根本不会写《大国崛起》,因为《大国崛起》这种文章不像通俗文学,它的读者不会太过广泛。就像弟弟林言和妹妹林思,很喜欢她写的小说、《明朝那些事儿》和《品三国》,但对于《大国崛起》,林思表示看不懂,林言倒是看得懂一些,但不多,而且在他看来,《大国崛起》很枯燥乏味,看得直想睡觉。
《大国崛起》,一部注定是小众的作品,当然,这个小众只是相对而言。林静的脑残粉那么多,他们中很多可能都不喜欢,但会买回去收藏。
“以后,会有机会的。”林静笑笑说道。
“你又有新构思了?”没想到她的这一句话让莫子奇惊讶了一番,“不会这么快?”
“《大国崛起》只是写了一部《海洋时代》,冰山一角而已,哪里会这么快,等写完了《大国崛起》,等我毕业了,有时间了再说。”林静不置可否说道。
她的脑袋里装的作品倒是汗牛充栋,可没有那么多时间写出来。
随着《大国崛起》的热销,在香港,很快就形成了一个有关于《大国崛起》的话题。因为《大国崛起》的内容,所引发的话题。
林静以前写的武侠小说,在发表之后,也很热闹,但这种热闹是对林静这个年纪写出那样成熟的武侠小说形成的反差的惊讶,而不是作品本身的价值。即使是《明朝那些事儿》和《品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