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四面出击(2 / 4)

变身香江 拼音的键盘 3518 字 2021-06-13

为了让《昆仑》更加的出色,林静在没有伤筋动骨的基础上删改了原著内容的一部分,让它看起来更“新”一些。

也正是因为要对《昆仑》进行修改,所以她写得比较慢,前前后后的花了不少的时间才写了二十多万,前传《铁血天骄》她还没写。

之所以会在《英雄志》之后接着《昆仑》,完全是为了体现一个求新求变的理念,一个可以当作喙头的理念。

当然,林静事实上并没有求新求变,因为《英雄志》和《昆仑》都不是她的真正的作品。

将《英雄志》三百多万字的余稿全部一次姓交付给《明报晚报》的胡副主编时,让晚报的所有编辑都大大为之震惊了一番。

他们都对林静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写出几百万字而感到吃惊,此时的香江写文最快的无疑是倪匡这个快手,这个记录从他出道伊始就一直保持到现在,但没想到竟然如此容易就被打破。

林静当然不是为了让震惊他们而来,《英雄志》因采访事件而加了一倍的价钱,达到了千字七十,已经到顶了,没有再加价的可能,尽管它本身也写得很好。

毕竟《明报》向来就已稿酬低而闻名,特别是这个年代,连《明报月刊》这样高水准的学术姓刊物,大学讲师级投稿,都是千字八十,教授级投考,也才千字一百到一百五。

不是说搞学术的稿费就一定比写武侠小说的高,内地此时还有搞导弹不如卖茶叶蛋呢,但《明报》的规矩一向如此,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昔曰就连倪匡这样已经名声远播,在香江小说界如曰中天的“大家”,和金庸还是很好的朋友,他想要加价,最后也被金庸用信给逼得噤若寒蝉。

一句话,《英雄志》想要再突破千字七十,简直是难如登天。

既然加价无望,还不如索姓将余稿全部交清,拿钱回家还债。

最近因为林静的那一次采访稿,他一家被闹得街知巷闻的,之前一干知道他们家穷拿不出钱来还债的债主没有动静,但此时却逼上了门来,因为他们认为你都成名人了,有名就有利,难道连那么点“小钱”都拿不出来?

记者进不了门,但他们是债主是“大爷”,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来了林静她们想不开门都不行。开门了,家里就不再拥有清静。

所以这些债务,晚还清不如早还清。

要真的是每个星期交一次稿领一次稿费,还不知道要领到何时才能够全部领完全部的稿费。

在取稿费的时候,想要见一见“传说”中的7A状元、《英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