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声不响就拿到手,委实是少见。
“嘿嘿!小僧我从一个孩子手上十块钱得来的。”
这话一出,周围的人均是瞠目结舌,暗道:这样也行?十块钱弄到手,赚大了。
一看,那貌似是唐三彩吧?正好是三种色彩的,而且还是一个骆驼的形象,两个巴掌大,不正是唐三彩的特征吗?
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它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
“唐三彩?”有人吃惊地说道。
杨帆看了一会,摇摇头:“应该不是。”
戒贪和尚看向杨帆,心里微微一惊。他这件物品跟唐三彩的差距非常小,刚才捉到手里也是看了很久,才发现并不是正宗的唐三彩。
然而,杨帆仅仅看了一两分钟,就分辨出这不是唐三彩,这份眼力真是夸张。
本来,他以为年轻一辈中,也就胡伟、那个盗墓女能跟他一拼。当然,民间卧虎藏龙,还有其他杰出人物也不好说。别人可能不知道,但他知道,在京城还有一个隐居的高人,他的徒弟也是实力恐怖。
然而,遇到杨帆,发现自己总是被强压一头,让他非常郁闷。
很快胡伟也看出来了,他点点头道:“跟唐三彩比,确实有些不同,胎土有点异样。我没猜错的话,应该是辽三彩。”
辽朝创造了富有民族特色的灿烂文化,在我国陶器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人们把这种陶瓷器称之为“辽瓷”。它继承了“唐三彩”的传统,故又称之为“辽三彩”。
辽代三彩承袭了唐代传统,是接受唐三彩传统的一种低温瓷式釉陶,胎质粗而较硬,呈灰黄白色或淡红色。辽三彩在承袭了唐三彩传统手法的基础上,有了自己特点的发展。
“辽三彩不是用黄、绿、白三色釉的吗?这个骆驼也还是黄、褐、绿三色呀!”有个人提出质疑。
“那是大多数的情况,也是有例外的。”杨帆解释道。
辽代所烧三彩釉陶器胎质细软,呈淡红色,釉色娇艳光洁,可与唐三彩媲美。装饰手法有印花、划花两种,大凡盘、碟采用阳文印花,琢器采用划花。
它与唐三彩的区别除胎土不同外,主要是辽三彩中无蓝色,施釉不交融,釉面少流淌。
“是呀!如果出现蓝色,那肯定不是辽三彩。但其实蓝色在唐三彩中也不多见。”罗老也补充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