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王中平答道:“虽然敌军没有逃跑,但是白奇败亡,夏军也处于军中无将帅的混乱形势当中。因为,夏军这二十万军队,他们的关系本来就难免有些错综复杂,是由夏国不同地区的军队组成,战术上大多数也都是各自为战。只不过,原本有白奇的统帅,总算是有个核心所向,眼下白奇败亡,他们也就显露出一些乱象了。据了解,这些组成的军队当中,威胁比较大的是东州军,曾经参加平叛战斗,算有最有大型战役的实战经验的。但其余的夏国地方军,多是临时征召的民兵组成,不少还是临急调配而来,缺乏足够的规范化的军事训练,更别谈有实战经验了,所以,这些部分的夏国士兵,对我们的威胁不大。”
相比于魏英才的谨慎保守,王中平则倾向于他们魏英才部是有足够胜算的军事判断,一来,是因为王中平得到的情报,让他觉得这场战是对兴华军有利的;二来,这也是因为他并不明白魏英才的心思。
只不过,魏英才自然也不会跟他说太多,只是相对而言,脸上没有涌现出,好像王中平那样的兴奋光芒。
“谨慎一些,毕竟夏国的士兵人数太多。不管他们是否有将帅统领,或者是来自于各自为政的地方军,也不能忽视,一旦他们目标能够统一,一致对打我部,那对我们而言,结果还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我们始终是要和二十万夏军对阵,这是我们需要担心的一件事情,因为我们的弹药数量是不足以敌对这么庞大的敌军。”魏英才叹道。
敌众我寡,这是客观事实,不管敌军是否已经阵前大乱,都需要他们谨慎对敌。对魏英才而言,他是切不可再犯下当日轻敌之错。
闻言,王中平也似乎有所领会,慢慢也变得沉稳了些,不再像刚才一样,仿佛脑门已经挂上了‘胜利’两字。
魏英才看着高处的城墙,脑中思索着对敌之策。
兵力优势,不归他魏英才部,要说他们的筹码,自然就是较夏军先进的武器。那么,既然是要仗着武器的优势,那就要把自身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三思过后,魏英才有了具体想法。他当下命令部队,构建阵地,深挖战壕。兴华军要堵住阳城的城门,阳城上下绝对会感到浑身不自在。
兴华军在阳城门前构建阵地,没再移动一步。魏英才是铁了心,想要扎个钉子,让夏军送上门来打。
当然,兴华军也不完全被动挨打。另一方面,魏英才每过一段时间,就派遣一支三千新兵的部队,轮流出动,采取敌退我进,敌进我退的袭扰战术,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