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这个时期又特别敏感,行政局的任何一个动作,都和泰安城的民生息息相关。既然是事关己身,关乎泰安城民众接下来的生活前景,泰安城中的居民当然都非常关心。
因此,几乎所有泰安民众都前往告示栏的设立处,期望亲眼看一看告示的内容,因为等不及稍后再从旁人处打听消息了。
很快,告示栏周围,就围住了密密麻麻的人群。当中,稍有文化的泰安居民,都不止一次地阅读和理解告示上的所有内容,并且议论纷纷,久久不散去。甚至,不认识字的人,也无所谓会有可能被人嫌弃啰嗦麻烦,而再三地要求旁边识字的人,为他们反复读告示,以及解释告示上的内容。
一时间,这告示栏附近如同闹市一般,人们在反复议论和交流看法,有人解读着,也因此被相信或质疑,这些话语,在反复交错着。
显而易见的是,这三份公告,已经扎扎实实地牵动了泰安居民的心思。
而在这三份告示中,最让泰安城中居民感到诧异与奇怪,无外乎泰安地方议会了。
这个机构,不同于以往任何一个被泰安居民熟知和能够理解的官府。如果不是在告示上所附带的,那七个议会议员的名字,都是这些泰安居民所熟知的人物的话,恐怕,这第二个告示,几乎是没有人能够明白和理解。
因为,这个所谓的泰安地方议会,按照告示上的解释,对于泰安居民来说,让他们很难联想到原来的泰安县衙。
这实在是一种形式非常新颖的“衙门”。
如果要说是和泰安县衙一样的“衙门”,可过往的泰安县衙,可不是接受寻常老百姓“发声”的地方。那时候,要是寻常百姓找上县衙,可都是有冤申诉的时候居多,基本也都是为了解除一些居民之间的纠纷问题。
但是,告示上所显示的,关于这个新设立的泰安地方议会,却是有了另一个极为重要的新功能——任何泰安的居民,都可以把自己的民意到泰安议会表述。寻常小民也有了向官府发出自己声音的渠道,可以投书,但也可以不需要投书,也不需要求人,平民直接上门用口说话表述,就会有议员传达平民的意见,这个可不是泰安居民能够想象到的自由度和公平性。
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在夏国,向来就有民不告官的潜规则。只要平民状告官员,无论是否有证据,官员都可以先惩罚平民的不敬,打过一轮,杖十次,再问案。在夏国,有明确的阶级壁垒。因此,对于泰安居民来说,在以前的生活中,别说他们能够像告示上所示,以后泰安居民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