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愉悦西方人,后来印度媒体也纷纷给影片贴上了这个标签。
尤其在此片全面上映以后,在印度国内造成极大的抗议浪潮,抗议的人群大部分都来自亚洲最大的贫民窟大哈维,其中有女人也有孩子。他们有的举着标语牌,大喊口号“打倒导演丹尼-保尔”;有的拿着影片导演保尔和演员们的画像,并用拖鞋拍打。抗议队伍的领导者气愤地说:“他们嘲笑我们,他们伤害了我们的感情。”
所以,易飞扬在拍摄之前先要考虑好如何解决这些矛盾,除了在电影中易飞扬采取更加客观的叙述手法外,易飞扬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尊重这些贫民窟人民的感情,如实地记录那里的生活,而不是闭门造车的臆想。所以易飞扬决定亲自去印度孟买最大的贫民窟走一趟,考察那里的真实生活,另外,或许能够在那里挑到自己认为不错的小演员。
实际上,从到印度的第一天起,易飞扬就开始了辛苦的选角工作,幸好在此之前印度方面的电影公司和梦幻娱乐就已经从上千名试镜的演员当中按易飞扬告诉他们的要求,挑选了出了合适的演员,到易飞扬真正到达印度以后,很快便选定了几位主角。
但是在选小贾马尔和小沙里姆两位小演员的时候,易飞扬遇到了麻烦,他对大家推荐的一些孩子都不太满意,总觉得缺少点什么。
因为小孩子是最单纯的,不像成年人在角色上如果有瑕疵,还能用演技弥补,而这群孩子有多少演技呢?
思考了很久,易飞扬才知道问题处在了哪里,不是因为他们不够单纯、不够天真,而是因为这些孩子大多都不是贫民窟出身,眼神中缺乏一种生活底层出生的孩子那种倔强,和对美好生活的希冀与渴望。
于是,易飞扬决定亲自去一趟这次电影的拍摄地达哈维——世界第二、亚洲最大的贫民窟,希望自己能从那里找到一些合适的小孩子。
孟买有近2000个大大小小的贫民窟。达哈维是规模最大的。这里的面积仅1.75平方公里。居民人数却达百万。达哈维地区的边缘地带位于垃圾堆上。居住在这里的男人们三三两两地蹲在地上晒太阳。小狗们在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所形成的一个个“小山”间四处追逐,狭窄而繁忙的街道内传出阵阵潮湿的臭气,这就是印度“贫民窟旅游”所展示的真实现状。
走进达哈维的街道,可能会被街上敞开式的下水道绊倒。这里房子的间距只有6英寸(约合15厘米),有些房子里甚至居住着一家四代。贫民窟内的房屋多数分为上下两层,中间用粗糙的木板隔开,无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