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的时候,荆州总兵力是十七万,分别为沉晨领五万人驻守南阳,刘磐领两万人驻守长沙,黄射三万人在江夏,其余各地有五万郡兵,以及数千张绣骑兵,沙摩柯的一万五溪蛮人。
过了四年,江夏水军得到扩充,恢复到五万人的规模。然后赵云镇守庐江郡,带走了约一万五千的郡兵,后方又扩充了一万长江水师于江陵沿线,因此总兵力为二十万。
此次刘备从益州只带了五千白毦兵,路过夷道的时候,命令驻扎在孱陵的建威将军兼武陵太守沙摩柯领兵北上,与他汇合,立即支援南阳。
同时调集各地郡兵,准备前往南阳集结,与曹操在南阳决一死战。
值得一提的是,刘备得到了荆州益州之后,四年里,经过谋士团的建议,两地的行政划分进行了重新勘定。
如南阳郡还是像以前一样,分为北面为南阳,东南桐柏山一带为章陵郡。江夏郡分割出长江北面一部分,大概是后世蕲春一带,加上半个庐江郡,改为西陵郡。
武陵郡北面为武陵郡,南面改为沅陵郡。长沙郡以西加上零陵郡的一部分,划出衡阳郡,桂阳郡由于借给了孙权,暂时没有更改。
这样荆州以南原来是四郡,现在多出了沅陵郡和衡阳郡,变成了六郡。
荆州以北一开始是三郡,只有南阳郡,江夏郡以及南郡。刘表时期在南阳郡划出了章陵郡,此时保持不变,在四郡的基础加上半个庐江郡,多出西陵郡。
荆州最早七郡之地,经过刘表时期再到刘备时期,二十多年的变化,变成了十一郡。
益州那边也进行了这样的划分,如犍为郡一分为二,西面的僰道至武阳,也就是后世宜宾到彭山一带还是犍为郡,东面的江阳到汉安,也就是后世泸州市到内江市,改为江阳郡。
然后巴郡一分为四,重庆为巴郡,枳县,也就是后世重庆涪陵区为涪陵郡,三峡地区为巴东郡,后世南充、巴中、达州这一片为巴西郡。
其余蜀郡分出汶山郡,广汉分出梓潼郡,汉中分出上庸郡,蜀郡属国改名为汉嘉郡,广汉属国改名为阴平郡。
益州南面倒暂时还没有更改。
主要是刘备集团的发展重心都在益州北面和荆州北面,诸葛亮甚至还在防备益州南面的那些世家大族和少数民族,所以南方先不动,等将来再说。
因此益州北面原来是七个郡,如今多出了江阳郡、涪陵郡、巴东郡、巴西郡、汶山郡、梓潼郡、上庸郡,变成了十四个郡国。
眼下各郡郡兵纷纷抽调,加上南阳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