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3章 清洗(2 / 5)

贞观俗人 木子蓝色 7523 字 2021-08-13

心神去想这些了,如今这大局已定,又还有什么好想的呢。

他李安期不也没有站出来说过半句话么?

甚至在高护假传圣旨召他入宫后,对他威逼利诱时,他不也没敢反驳,他这次被贬去长安,其实最关键的还就在这,立场不够坚定,亏了名节大义,关键时候还不如萧嗣业、薛仁贵表现好。

李安期没想过要做个铁骨忠贞的硬臣,他爹李百药活了八十多岁,仕过杨勇仕过杨广,甚至后来还给江淮反王杜伏威给做过官,反正就如墙头草般,但不也活到八十多岁,甚至爵封康国公,挣得世封。

他祖父李德林,那也是隋文帝的宰相。

反正李家三代都做过宰相了。

这些诏敕都是三品以上的,甚至是拜相的制书,送到一边给太子审阅。

对于重臣的加封诏敕用词、典故等都得很谨慎,不能有丝毫差错,这不是给一般官员授官除职,随便三五十字就打发了。

这些诏敕里,最重要的一封自然是给秦琅的。

李贤认真的看完,又看了一遍,最后交给了李义府,他本是中书省执政事笔的秉笔相公。

但刚才李义府已经很识趣的主动把专秉政事笔这个特权给交出去了,他直接提议让秦俊来秉笔。

秦俊当然不可能同意,他这次接受检校侍中加同中书门下三品,那都是因为知道眼下不是推让的时候,能入政事堂便能占据一个关键的位置,为太子保驾护航,可他毕竟年轻,之前虽也是九卿兼大将军,但毕竟只是闲散职事。

许敬宗便趁机进谏,说不如恢复先前旧例,政事堂相公们轮流执政事笔,直接一人一天轮值,等太师入朝后,再交由太师专执,主持朝政。

李义府看过李安期写的诏敕,对太子点头,“康国公学识渊博,才情过人,这诏敕写的很好,不用修改,可以直接书诏用印。”

这份属于草稿,要经监国太子同意后才誊写为正式内制,用白麻书写,并加盖印玺。

李贤却还是让许敬宗和秦俊都再看一遍。

这让李义府稍觉尴尬,但还是面带微笑把诏敕草稿递给了许敬宗。

宣徽院已经被罢撤,几道诏敕太子便都亲自审核画可。

眼看着天已昏暗,李贤便让御膳房进膳食,宰执诸公也都一起用膳食。饭菜倒也相对简单,分餐,每人四菜一汤。

简单的饭后,殿中早已经是灯火明亮,太子要继续与大家挑灯议事。

今天发生的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