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慢慢的把这怨气都归到了慕容顺的身上,认为他无能,认为他不配继承大汗之位,认为他根本就是唐人的走狗。
于是就在太上皇驾崩那天,日月合朔,遥远的西北青海湖畔,发生了一场兵变,慕容顺被他的侍卫杀死,兵变后,控制了伏俟城的吐谷浑将领,立即宣布拥护尊王慕容承为新大汗,并且要收复被大唐割走的河湟谷地等地区,同时要把唐人驻扎在吐谷浑的兵马赶走·····
吐谷浑要变天。
这是吐谷浑兵败后积蓄几年的怨气,也是与吐谷浑被击败归附大唐后,这几年发展的很不顺有关,以往吐谷浑人若是遇到天灾疫病啥的,那就去抢东边,抢唐人,找补回来。
可现在吐谷浑没法抢唐人了,日子难过起来,尤其是对于尊王等一批人来说,他们其实一直都不服大唐,只是以前无奈。
而现在他们暗里勾搭上了吐蕃这个南边高原上的新兴强部,他们听信了吐蕃使者的鼓动,认为不能忍受大唐的欺压,必须得站起来反抗,大声说不。
于是乎,青海湖边阴谋展开,而向来无能的慕容顺根本就没有发觉,直到他被自己的侍卫所杀。
吐谷浑变天,且刚好处于太上皇驾崩的节骨眼上,消息传回长安,也是让李世民很是头痛。
国丧期间,自然不能动刀兵。
因此最后思来想去,李世民把向来主张羁糜政策的杨师道、温彦博又拎进了政事堂,同时把在青海呆过的心腹侯君集派过去做宣抚使,先安抚一下吐谷浑人。
另一方面,又派尉迟恭驻河西,张亮驻陇右,做好防御准备。
两手操作,以防万一。
不到万不得已,李世民现在不能跟吐谷浑这些浑人开打。
所以积极释放信号。
当然,这也仅仅只是释放下信号,并不是真正的要重用杨温二人,要不然,也用不着还搞个长孙无忌知中书省事,魏征知门下省事这种骚操作了。
而秦琅兼知兵部,这也是一个强烈信号。
秦琅是啥人,那是曾经一人独灭吐谷浑的狠人,皇帝亲口称赞为大唐之霍去病的战神啊,当初可就是他带领陇右道军,杀入吐谷浑,转战数千里,最后甚至槊挑伏允老儿的。
这位兼知兵部,那就是告诉吐谷浑那些家伙,轻点跳,再闹腾,放秦琅了。
你怕不怕?
要不是国丧期间,秦琅估计李世民可能真的要直接放侯君集了,毕竟如今不比当初,现在大唐已经放眼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