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他这种念头每次但凡稍透露一点点,都会立即被大臣们无情的扑灭。
别说魏征这样的大喷子毫不留情的喷他,就是房玄龄和杜如晦也绝不会同意,连长孙无忌每次都是直接反对,坚决反对。
如今毕竟不是秦王时代了,哪里还能让皇帝御驾亲征呢。
前朝的杨广最喜欢御驾亲征,结果于战争毫无益处,还导致了几次大败。
亲征高句丽,不放权给将领们,导致辽东城攻破而又未拿下,甚至导致了几十万大军奔袭平壤城行动的全军尽没。
还有北巡雁门关,被始毕突袭包围,害的隋军更是被动无比。
皇帝御驾亲征,绝对会是个最坏的想法。
一场大国战,不是说打就能打的,朝廷计划是要到秋后发起进攻,所以还有大半年的时间,但前期有许多准备要做。
比如要攻颉利,肯定得多路出击。
要选将,要征召府兵,调禁军等,要调集粮草,运输到前线基地。
等一切准备好,其实也差不多就到秋后了。
这中间甚至还可能会影响到夏收。
主要还是这个时代无论是通讯,还是运输,又或是兵马集结等,都太费时间了。
之前秦琅在塞北用兵,那都是冒险用奇,出动的都是边军,数量少,行动快,不用天下各地征召集结啊等等。
更何况,朝廷要打颉利,还得争取漠北的铁勒啊,东北的奚契等的配合,最起码,得让他们别掺和帮颉利。
对颉利用兵的事情,已经讨论了太久了,中枢已经定下了要出兵讨伐的策略,时间就在秋后,就是对统兵挂帅的人选犹豫不决。
现在秦琅力排众异,要为李靖担保。
李世民想了许久,终究还是下了决心。
“拜李靖为兵部尚书,加封代国公,授定襄道行军大总管,以代州都督张公谨为副,统领中军。”
“并州大都督府长史曹国公李绩,为通漠道行军总管,黄君汉为副将,统领左军。”
“华州刺史、霍国公柴绍为金河道行军总管,段德操为副将,统领右军,沿黄河而进。”
“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为大同道行军总管,张宝相为副,从灵州往西北挺进。”
“安北大都护府长史李大亮为畅武道行军总管,薛万彻为副将,经狼山口出击突厥后方。”
“右武卫大将军、卢国公程咬金为恒安道行军总管,幽州大都督府长史牛进达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