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傍晚,刘镛来到救助站。
见刘镛进来,会英出来笑脸相迎。说:刘东家如此之忙,怎有空过来。
刘镛道:实在抱歉,我已多时没来,今特地过来看看珍婶。
会英道:珍婶患的是痨病,虽经过治疗,但不见好转,前几天还吐了不少血,顶郎中说,恐怕为时不多了。
刘镛忧心忡忡随会英来到珍婶床前。
珍婶的房间里,床头一盏油灯的火苗在微微的跳跃着。珍婶一张像蜡一样的脸,眯着眼睛。
会英道:珍婶,刘东家来看你了。
一听刘东家,珍嫂微微睁开眼睛,想要坐起来。
刘镛示意她还是躺着。
这时,珍婶眼角上淌下了泪珠。吃力地道:刘,刘东家,遇到了您,我多活了这么多年,也过了几年好日子。看来您的恩我只能来世再报了。
刘镛眼睛也有点湿润。道:珍婶,你还是好好养病,别想那么多。我会尽最大努力,给你治病。
珍婶微微地摇摇头。又道:与我那苦命的当家相比,我已经心满意足。白天刘夫人也过来关照,说要不惜代价给我治病,我自己知道,没有必要再花那冤枉钱。我呢,有个小小要求,我走了,麻烦你们,找个地方把我埋了。因为,我现在是南浔人,我不想离开南浔。
说到动情处,珍婶泣不成声。刘镛和会英也掉下了眼泪。
刘镛安慰道:珍婶您放心,我刘镛一直把您作为自家人看待。
刘镛又安慰了珍婶几句,随会英出来。
刘镛关照会英道:其他人尽量少接触,避免传染。
会英道:请东家放心,我们会注意的,平时除了我照顾她,一般人不会接触。她用的碗筷我们是单独处理的。
刘镛又道:看来已无力回天。这几天,你辛苦一下,到寿衣店里把她的寿衣先准备好,免得到时措手不及。寿材我会让刘铤或宝和他们去准备。好端也是一个人,没有一个亲人在身边,也怪可怜的。账全记在我头上。
会英含着眼泪道:那我替珍婶谢谢东家之恩。
......
第二天刘镛叫来了王宝和,他对王宝和道:看来珍婶已为时不多,你到北栅寿材店定制一口寿材,再到镇工务科去一下,广惠宫东面之地,乃是无主之地,购下一席,以作墓地。好让她入土为安。所有费用尽记在我的名下。
第三天珍嫂果真走了,好在刘镛早已有了准备,也没有措手不及。
虽然珍婶不是本地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