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氏一门在灵州算不上什么大户人家,毕竟,他们也只是外来的。要说起他们的祖籍,应该说,不是什么好地方,或者说是太好。
定远,一直都很穷,直到两百多年前,穷邻居凤阳出了个布衣天子朱元璋。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凤阳附近的几个穷乡亲也都发达了,一时间出将入相、封王封侯的人大有人在。
虚行之的先祖能力不行,但眼光还不错,投靠太祖以后一直都很忠心。所以太祖也很待见虚老乡,尽管能力不足,但态度好就行了。加上后来跟随大将军徐达进军关中,平定关西,也确实是有功的。在起义成功之后,因军功得到了世袭宁夏卫指挥佥事。
有了这个铁饭碗以后,虚家在宁夏卫吃得相当开,要这么混下去,虚行之现在也该袭了官职,是正四品的指挥佥事了,可偏偏运气差了点儿。
正德五年,安化王朱寘鐇联合宁夏都指挥使何锦以造反,虚家站错了队,跟着一块儿反了。可造反是要凭实力的,安化王的实力差的没话说,被三边总督杨一清手下的大将仇钺砍瓜切菜一样的处理掉了。
事后处理下来,虚家念在当年的功劳上,只把铁饭碗端了,子孙永世不得为官。这个结果虽然差了点,但好在命保住了,而且虚家在宁夏卫待了这么多年,也不怕饿死。
到了虚行之的父亲一代,在灵州靠了些关系,进了衙门当差,反正只说世代不得为官,又没说不能为吏。
万历三十五年,虚行之在衙门当差的父亲因公殉职,从此家道中落。
没了父亲那一年,虚行之才十岁,好在有个好母亲,教他读书识字,又让他拜师习武,年纪轻轻就文武双全。后来在父亲旧友的举荐下也进了衙门衙门当差,几年下来,破案无数,深得知府大人赏识。
崇祯元年十月的一天,虚行之刚带着兄弟们巡完街回到衙门,就被知府谢琏急急忙忙的叫了去,虚行之也明白,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案,知府大人是不会这么着急的。
到了大堂,知府大人已经坐立不安了,虚行之顾不得客气,就直接向知府大人询问案件。
谢琏指着旁边一个战战栗栗发抖的人说:“你还是问他吧。”
那个人虚行之有些印象,是城东的无赖,叫杜三。杜三听到虚行之问话,才慢慢开口:“昨......昨天我在城外的官道上‘捞外快’,结果碰到了硬茬子,被揍了一顿,伤了腿,等我回城的时候,误了时辰,天已经黑了,城门也关了,我没办法,只能找户人家落脚,准备歇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