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上的韵律美感。但这本册页,那墨色的浓淡却太过于机械,太过于刻意了。仿佛是一个电脑音乐作曲者,事先编好程序,隔几个音节就要出现一个“哆”,隔几个音节就要出现一个“来”,人工斧凿痕迹太过。所以不是真品,极有可能是今人所造。
而另一幅所谓的抗清名士董方昌作(注1),也不象。因为按落款,这是董方昌晚年之作。董方昌的书风虽然在早期是锋芒毕露,大概与他参与抗清举义,文武兼备有关。但到了晚年,其子被清朝廷招安并优待,又对他表示既往不咎。他其实已归隐山林,不问世事,心情变得恬淡而无所求。因此他晚年的作品已不见了早年的那种锋芒,而是变得圆润和随意。所谓字由心生,什么样的心境下自然会出现什么样的笔法,因此我判断也是假的。
当时我是初生牛犊的心态,反正是个业余爱好者,心里有什么话就直接说出来。也不管对不对,想到啥就说啥。结果是误打误撞,全蒙对了,还被颜老先生着实夸奖了一番,连自己也颇感意外。现在想想,这些随口之语,真是太幼稚了。
三个月后,在母亲的画展上,我又和颜老先生见面了。当得知我的身份之后,颜老先生又当着众人的面把我夸奖了一番。母亲的脸上满是骄傲,仿佛这个画展我才是主角一般。从此,我有幸能跟随先生左右了。
这几年跟着老先生,长了不少见识,这才知道收藏的水有多深,因此我在这方面的投资十分谨慎。我主要投向于那些现在已稍有名气,但还没有被炒作起来的年青书画家,毕竟他们的作品现在还没有人去仿制,而且成本也是可以控制的。既然做为一项长期投资,我相信,过几十年后,我手中的这批作品就会成珍品了。对于古代书画,我一直抱着先欣赏,后下手,慎之又慎的态度。
---------------------------------------------------------------------
注(1):董方昌是作者虚构的人物,历史上并无其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