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锡才说得绘声绘色,仁宗皇帝手上虽然抚着佛塔,心里却被刘锡才带到了金陵府,恨不得马上一睹三绝碑的真颜。在旁的王喜太监察颜观色,知皇帝被说动了心,就笑道:“万岁何不下旨将那三绝碑运到京城来,让大家伙儿都瞧瞧这稀世的宝贝呢。还有这小塔,既然金陵府中另有一座,何不一起请来,凑成一对呢。”刘锡才听他说出这样的话,不由得心里暗骂道:“混帐东西,尽不出好主意。”眼睛不由自主地就瞪了王喜一眼,好在王喜并没有注意到。仁宗皇帝一听,哈哈大笑道:“好个王公公,若依了你的意思去办,金陵府里这东西也好,那东西也好,岂不是要把刘大人的地面给搬空了吗?”说起来,这仁宗在一些事情上倒也算明白事理,也算不枉了后世所给的一个“仁”字的评价。不象后世的明朝皇帝,为了在北京建造陵墓,看中了金陵府所出的石材,就想着把整座山给劈了,把一巨大的碑材运到北京去。可惜劳民伤财无数,由于体积过大,也没有成功。这就是现今南京的一大景点:阳山碑材。也幸亏仁宗当时心情颇好,没有想到过份的要求。若是把金陵法门寺里的另一座鎏金佛塔也给搜刮去的话,恐怕后世就再也见不到这件宝物了。这法门寺的宝物在千年之后的二OO八年,被当地的考古人士挖掘出土了。
刘锡才是何等精明之人,见王喜马屁拍到了马腿上,顺势就趁热打铁,要绝了这厮的馋媚念头。于是就笑言道:“万岁可是给了金陵府那二位法师一个大大的恩典了。”仁宗奇道:“此话怎讲?”刘锡才笑道:“那灵谷寺的慧能禅师和法门寺的信仁大和尚各自对自己寺里的这二件东西宝贝得紧呢,看得比命根子还重。象那三绝碑,就被另建了屋子摆着。一般外人,也就是只能隔着窗子望上一眼;而那阿育王塔,法门寺里是轻易不示人,只有在佛诞这类日子,才请出来,让众人顶礼一番。虽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属,但皇上准许这二物仍旧存于其寺内,那二位法师知道了,岂不是要天天为皇上念上一万遍阿弥陀佛了吗?”仁宗听此,哈哈一笑。
刘锡才此番话中一半只是个玩笑,但说着说着,一个念头却突然闪过脑海。他为自己的这个想法又惊又喜,按捺住心里的激动,继续说道:“臣有一想念,不知该说不该说。”仁宗道:“哦,卿有何想念,不妨说来听听”刘锡才道:“臣斗胆请皇上得空时,移驾金陵府,也好让那江南的百姓士绅僧尼,共仰这世上活菩萨的真容。”那意思就是请皇上去江南游山玩水啦。仁宗听他这么一说,心里不禁一动。金陵府人杰地灵,山清水秀,仁宗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