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准备在大明重现创造中产阶级的「神话」。
其实这个世界的大明,已经有流水线这个词了,当然是世祖皇帝陛下提出来的。
而流水线这个东西本身,是很早以前就已经出现了。
中国古代景德镇的瓷器,几十道工序,几十个人负责。
英国人工业革命时代的新瓷器厂,也将工序分解到了每个人。
不知道为何,很多文章直接将福特公司的亨利·福特当作「流水线」的发明人。
还说他「发明」流水线的创意,是在「流水限屠宰厂」参观的时候想到的。
前后矛盾……
福特最多只能算是设计了汽车生产流水线。
在那之前的汽车,基本都是以手工制作为主的。
一群工人围着一辆车忙活,做完一辆再做下一辆。
福特将其分解成了标准化的流水线。
然后就是他的那些鸡汤文中描述的「神话」。
「伟大的五美元」,主动将工人工资从每天二点五美元提升到每天五美元。
「创造了美国中产阶级」,带动美国工人收入整体跃升一个阶段,扩大了中产阶级规模。
还有「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企业家」、「推动了人类文明加快进入新时代」等等。
想要重现的他的这些神话,得去看他的操作的内在逻辑,而不是直接照搬后世鸡汤文上的最终结果,否则会可能会死的很难看。
历史上的福特,本来可没准备提高工勤。
福特是个工厂主,并不是一个家长式的政府首脑。
福特更有名的名言是:「我只是雇了一双手,为什么来了一个人?」
实际情况,是因为他的标准流水线工作过于枯燥辛苦,工人辞职率高达百分之三百。
一个岗位一年内要换三到四个人。
福特为了留住熟练工人,不得不多次提高工人工钱。
最终直接提升到了翻倍的程度,才将熟练工人的辞职率压倒了可以接受的程度。
流水线大幅度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大幅度的降低了福特汽车的生产成本。
美国市场上的汽车价格从两三千美元,一路降低到了两三百美元的程度。
其他的小型汽车作坊纷纷倒闭,大型汽车工厂照搬福特的生产模式。
流水线生产汽车的时代到来了,汽车生产线工人的工钱保持在了较高水平。
相关人员所做的选择都是直接利益驱动下作出的,造成最终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