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朱靖垣以及来到了汽车旁边。
这两汽车同样是朱靖垣的设计。
去年朱靖垣离开大明京师的时候,为了防止工部和自己公司的工匠闲着,就给他们留了大量的设计任务。
自己给出概括性的图纸,以及关键性的重点注意事项,让他们完成设计和测试。
朱靖垣设计的这两汽车,外形就不再是传统的轿子模式了。
那种乘坐空间高度突出,外部结构花样比较复杂的造型,不利于跑出更高的速度。
其实,随着测试和使用反馈不断增多,或者是有时间了去风洞里面试一下,大明的工匠自己也肯定会慢慢发现的。
就算是朱靖垣没有专门要求,工匠们的后续的设计风格也会改变的。
历史上,这个过程持续了一百年,仍然在不断的变化。
什么形状能让汽车跑的稳,不会颠簸和摇晃或者漂移,需要不断的尝试和摸索。
同时,所有的设想和摸索的完成,也需要生产技术和工艺提供平台。
相比
审美需求变化的影响,实际性能需求和安全需求更加重要。
朱靖垣可以一口气拿出最后的成果。
只是受限于当前的技术水平,不可能直接做出新世纪的汽车外形。
在这个近似纯手工时代,多曲面外形制造是工人的噩梦。
只能是使用当前的成熟工艺,做到空气动力效果上尽可能的接近。
发动机功率如果要足够大,那尺寸肯定比新世纪的大很多。
最终做出来的汽车,有点像是「硬朗」化的运动型实用性汽车(SUV)。
朱靖垣拉开车门坐上后座,首先抽了抽自己设计的安全带。
在这之前,汽车上几乎没有任何安全措施,也没有人敢开太快。
试了试安全带效果,欣赏了内饰和设计。
朱靖垣又从车上下来,让郑复光给自己打开了发动机盖。
这里面装的发动机,也是自己要求设计的,一台八缸液冷发动机。
朱靖垣看着就本能的又问价格。
郑复光已经习惯了,看到新东西首先问价格,然后有些揪心的说:
「您这一款车型,价格要卖到两万银钞才能不亏,实际市场售价是三万银钞。」
朱靖垣直接抽了口凉气:
「这都快赶上飞机了,这么高的价格能卖出去吗?」
郑复光有些感慨的说:
「卖的虽然不能说多,但是实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