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桓某失言,还望陛下勿怪,桓某回府后······另写奏折给陛下赔罪······」
「若陛下气还不消,桓某也将到天年,愿乞骸骨返乡······」
桓师登听到孝昌帝这般训斥后,面容平静,没有一丝的表情从脸上宣泄而出,他眼帘一抬,话语停顿片息,缓缓道。
朝廷中枢、地方郡县,他的党羽、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这个朝堂离了他这个首辅,根本运转不了。
天下离不开他桓师登!
广文帝见到他战战兢兢,大气不敢喘一声,孝昌帝登基这数载以来,对他亦是避之如虎。
今日孝昌帝有徐氏皇族在场为底气,敢说他「轻佻」,若他不妥善处置,那么明日百官
该会如何看他?
怕皇族?怕少帝?
「轻佻」一词,是少帝对他首辅地位的一次宣战!
「皇儿,还不速速对桓相道歉?桓相所说,都是老成谋国之言,岂是轻佻之词?」
李太后脸色微变,用眼睛对孝昌帝频频示意,忙道。
「皇儿,家国为重!」
「不能意气用事!
见孝昌帝不肯开口道歉,李太后凤眸微寒,言语不由加重了几分。
有桓师登为首的文官支持,她才能以太后之尊,垂帘听政,执掌国政。
若桓师登一走了之。
她······的权力,该如何维系?
看到这里。
徐行摇了摇头,对李太后的印象差了一些。
他本以为李太后虽醉心于权势,不肯让少帝亲政,但在其他方法,还算清醒,有值得一提的可道之处。
但现在看来,未必是。
至少在朝政的处置中,李太后的手段差了不少。此时李太后对孝昌帝训斥,失了妥当。
在朝堂中,李太后与桓师登联合,权力互补,才能压皇族、文官其他党羽一头。
与孝昌帝,因为争夺帝权,反倒是敌人······。但这只是表象。
李太后的权力根源,实则来源于孝昌帝,贬低孝昌帝,实则就是在贬低她权力的合法性······。
「若没我这横插一手,恐怕再过个一二十年,没有永安郡王、藩王的威胁,这朝廷就要改姓桓了······.」
徐行目光微闪了数下。
再精明的人,在面对权力的诱惑时,都会蠢笨如猪。李太后在他看来,亦不能免俗。
「呵呵,诸位的商讨,真是令贫道大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