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趋势。
可以说,当今时代,石油就是国家工业和军事的发动机!抢夺石油资源,已经成为国家间竞争的一个优先战略。石油的竞争,关乎未来的国家工业,更关乎国家间军事竞争的未来潜力。
也就是到了这一刻。德国也才慢慢的意识到,当初中国为何不顾国力损耗,在刚刚独立的时间就抢在欧洲大战之前开启了中俄战争的另一层更深的用意。
在这件事上,最开始时德国人想得很简单。认为中国是为了巴结上德国,想加入同盟国世界争霸队列的末班车。从而为了显示实力和自己的价值,尽自己身为德国潜在的盟国的责任。帮助德国人在开战之前在远东耗损俄国人的实力。
当初德国的上层在中俄之战时期,同声欢呼。甚至深为中国人这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精神所打动,认为中国是德国人最好的盟友。甚至德皇威廉二世这个自大狂也曾为此对中国充满赞誉。
可是随着中国国防军的迅速推进,很快的吞掉了远东、中亚和西伯利亚,甚至将边界线推到了欧洲,在高加索欧洲人的家门口修建了堡垒的时候,德国人就开始不爽了。认为中国人这是在抢夺本属于欧洲人的利益,俄国是欧洲的,俄国在亚洲的地盘自然也是欧洲的,中国人抢了这么多,毫无疑问是在德国人的嘴下夺食。
不过此时,看在这些大片的土地都是苦寒荒无人烟的地带,没有多少人口,而俄国真正的精华地带,乌克兰大平原落入了自己手中,而中国在高加索又严阵以待,数十万精锐国防军枕戈待旦的情况下,也就不为己甚了,看在中华帝国当时表现出来的实力,德国人真心不愿意和中国之间有什么龌龊,所以严格约束土耳其,令其和中国之间不得冲突,即使是中国在西亚地区表现出了咄咄逼人的军事态势的时候,同盟国也是保持尽量的息事宁人的态度。
但是到了后来,德国机械化大军的规模加大,对石油进口的依赖越来越严重的时候,德国人才终于意识到了中国人抢到的俄罗斯的地盘都意味着什么。
秋明,巴库油田,虽然是处在贫瘠寒冷的地带,但却是这个时代欧洲地区产量最大的油田之一,对于欧洲这一片贫油地带而言,可以说战略意义极为巨大的存在。中国人大败俄罗斯,将这一大片地区锁在手中,不仅仅是在地理位置上控制住了欧洲向亚洲的扩张,更在石油供应上隐隐的卡住了同盟国诸国的咽喉,更限制住了未来同盟国诸国大规模机械化战争的潜力。
毫无疑问,中国之前在亚洲的战略每一招都是隐含深意,一直在刻意的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