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七十九章 波斯湾(2 / 3)

同盟国的强大压力下,可以说在亚洲的协约国诸国势力,都是英法等**队中的边角料的边角料,在这个时候。就是英法再托大,也不可能将真正的力量放在亚洲,这是世界战略形势决定了的。也是类似于英法的这种殖民地国家的悲哀。

看似遍及世界的殖民地,看似庞大的工业经济和人口。却无法在短时间内集中在一起,反而不如德国这种国家。在短时间内能够集中起来的力量强大。一旦被德国这样的强大敌人突破了势力的包围圈,能够四面出击,其国家本身,便处处都是破绽。

在亚洲,更是在帝国的本就强大的军事能力之下,一个个的被逐一清除,过程也基本上摧枯拉朽。

只不过现在,在帝国完成了统一亚洲的步骤之后,在同盟国在欧洲的战局陷入僵持之时,同盟国眼看着自己在这里死啃着协约国的主力,却得不到收获,而亚洲中国很轻松的获取了大量的利益,各种潜在的矛盾就慢慢的升级,变得有些不可避免了。

1916年,同盟国在陆地上的战争全面顺利,同盟国,尤其是德国的军事工业在得到了被占领国的大量资源之下迅速扩大规模,德国陆军机械化部队的扩张速度也令人咋舌。

海量的飞机、坦克和汽车,像潮水一样淹没了协约国的抵抗。在北非同盟国击败了协约国的联军,占领了摩洛哥、利比亚和阿尔及利亚,大军兵锋指向埃及。而第比利斯半岛,西班牙和葡萄牙也是在英国海上的支援下勉力的支撑,眼看着就要被赶下海。

但是海上,同盟国海军却是处于全面的劣势,德国和意大利联合舰队几次出击跨过英吉利海峡,试图攻击英伦三岛,都被严阵以待的英国大舰队击退。进攻不进去英伦三岛,德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从全世界各地的殖民地的资源源源不断的汇聚到这个区区的小岛,最终变成协约国的军事实力。

小小的英格兰,成为协约国战力的发动机,在曼彻斯特、利物浦等老牌工业区,数以百万计的工人持续不断的努力之下,源源不断的战舰坦克飞机,从这里出来,开到西班牙,俄罗斯和广阔的非洲,成为反抗同盟国的中坚力量。

为了打击协约国特别是英国的续航力。德国不得不启动了备用战略无限制潜艇战,潜艇,作为新的常规武器,在大西洋,太平洋,甚至是印度洋大放异彩,对协约国的商船实施大面积打击。

这样的情况下,导致帝国的海上商船,也遭致了许多的无妄之灾。

不过这个都还算是小事,短时间不可能影响中华联邦和同盟国之间的“紧密合作”,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