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随飞艇编队来到柏林,当然不仅仅是为了威慑一圈,飞艇中装载的不是炸弹,而是参加中德两国军事交流的军事代表团,在武汉会战中崭露头角的几个革命军中的大将邓艾、姜维、曹冲等人参加了这次访问。
结果在双方第一次就军事战略的讨论中,双方代表团成员之间就出现了巨大的争议。
“战争!来源于攻击力、机动力和防御能力的有机结合,请原谅我无法理解贵国在战争中总是强调进攻的重要性的理论”“。在战争中,没有侧翼的掩护,贸然突进的战术是危险的,随时有可能被对方掐断补给进行反包围。
而且,重要的是,以现在的军事技术,壕沟工事对步兵攻击线的防御是致命的,以现在的军事建筑技术,即使是威力无穷的大炮,也无法对修建完整的混凝土工事造成危险,种种战争的因素综合起来,据定了现代的战争的战场已经进入一个以消耗战为主旋律的现象。
我个人以为,贵国成员所秉持的机动战场理论未免有些不切实际。”面对中国年轻的将军们,德国的陆军参谋长赫尔穆特?约翰内斯?路德维希?冯?毛奇说道。
这个发言,让中国代表团内部远征军的成员们都有些诧异!咦?这还是开创出一代闪电战作战理论的故乡吗?怎么这后世大名鼎鼎的小毛奇将军,竟然是这样的战术思想。这个时代的德国,难道不应该是速决战、快速致胜论占据主流意识的吗?大名鼎鼎的施里芬计划,本身就是一种激进态度的军事赌博。没有速胜论思想充斥着的德国参谋部,怎么可能推崇这样的战术。
帝国来德国进行军事交流。自然是有所准备的,对德国的军力国力等情报资料和军事动员情况都做了一定的了解。针对历史上德国遇到的失败,中国当然不能直截了当的说,你这个怎么样,你那个怎么样?中国作为盟友,即使是帮助德国,那也是有限度的帮助,决不可能对别国已经成型的战略指手画脚。
施里芬计划存在的漏洞,中国军事代表团的目标就是补全它,让德国在欧洲战场打得更加顺利就行了。中国的目标可不是帮着德国在欧洲称霸。
曹冲默想了一会儿。立刻醒悟到,原来,此时的德国,恐怕还没有真正正确的的心态去对待和准备战争。像小毛奇这样的,在德国陆军中恐怕大有人在,包括叫嚣的最厉害的德皇威廉二世皇帝陛下,实际上其和英国的对峙,也多半是一种复杂的逆反心理所致。德国虽然渴望打破英法俄为首的国际秩序,篡取属于自己的利益空间。但却并没有心理准备和协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