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筑基(2 / 4)

顶头上司,帝国工商大臣复兴党人华表(帝国元老华歆之子)说,

“我国北方。历来人才鼎盛,我认为在冀辽工业区的人员建设上。应该多向当地人才倾斜,原北京政府的一些人。完全就可以拿来使用,还有东北张作霖政府里面的一些人,也完全可以提拔起来。没必要非要从南方本来就紧缺的人才资源里调。”

华表,看了看张謇,却没有立即答话。拿眼瞅了瞅上手的荀攸等人,说道: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涉及到人事问题,还是要看首相大人的意向。”

帝国首相,出身复兴党的荀攸接了华表这轻飘飘飞过来的一句,脑筋稍微一转,已经知道了意思,感情这冀辽工业区,也就是京津唐鞍山工业区,已经被张謇背后的人看上了。

张謇此人,绝对是中华近代历史上的名人之一,和这个时代的诸多党派都有联系,在很多领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是北洋系统中和袁世凯齐名的北洋前辈,但另一方面,却又倡导实业救国,是帝国工商实业领域中的达人,一手建立的江苏通州棉纺织产业是民族产业中的佼佼者,为了促进工商业的发展,他还和人促成建立了新式教育通州自立师范,是近代中国第一座师范类院校。此时,是立宪党中的领袖之一。南京政府建立之后,就凭借着丰富的政治经济领域的经验进入了工商实业部,成为立宪党在南京政府中的中坚。

这个时候他在冀辽工业区的问题上的发言,显然不是无的放矢。听他的话的意思,北洋政府的那些旧人眼看着现在的形势,有些不甘寂寞了?

荀攸想了想,将这个问题压了下来。帝国四个重工业区的建设,涉及到未来帝国的根本战略,绝对不是党争应该涉及到的地方。

结束会议之后,荀攸让张謇留下来,两人一同去玄武湖丽园拜见帝国皇帝李哲。

“袁慰亭不行了,临死之前,想向陛下求个情!”在李哲面前,张謇的话就说的实在多了,一句话就把事情彻底的挑明。

“北洋于我中华有功有过,但不可否认,其确实是支撑了我中国在满清统治下的最后一段多灾多难的时间,旗下人才辈出。现下我帝国内的很多能臣,萨总长、严校长,都曾经是北洋系统中出来的,袁慰亭幕下还是有很多人才的。就这样随着他袁慰亭一同终老林泉,也未免是国家和民族的一大损失!他想向陛下求个恩典,求陛下能给北洋旗下的那些人才一个出路,这样他也好死的安心!”

李哲听罢,心中也有些悲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袁慰亭这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