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襁褓中的时空帝国(2 / 3)

了富足的阶段,开始有了过剩的苗头。

寻找市场成了以曹操为首的一号时空统治阶层的当务之急。

恰恰在这个时候。二号明末时空的市场开始培育起来。解决了一号时空的燃眉之急。让一号时空的生产力得到了释放和缓冲,也有时间从粗放式的生产方式开始向和现代时空类似的集约式生产方式转型!

所以说二号明末时空的全球扩张。从表面上看是大明帝国本土生产力的过剩,实际上是一号时空重工业生产力的过剩。李哲的时空运输的额度被大量的用在了从一号时空向二号时空倒腾基础工业品的流程中。

原来从现代时空向一号时空的运输额度被大量的占用,这也导致了现代时空的东盟的电子工业的繁盛期曾一度出现了停滞。

这就是让黄宗羲、顾炎武、方以智等二号时空大明帝国的民间经济学家们迷惑的地方了,此时的大明帝国明明是刚刚进入工业时代,怎么会那么快的就出现了生产力过剩呢?

即使是大明帝国在以孔明为首的内阁的梳理下,出现了超常规的发展,短短十几年的时间,也不应该一下子帝国全面的疆域内都爆发出了大机器生产的火热局面,帝国十几年全面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产业工人几乎都有些供不应求。从国家重工业的发育程度看,无论如何不应该有这么恐怖的工业品产量。

帝国这一段时间内的爆发式的工业增长,被称为帝国神武初年的“钢铁狂潮之谜”。一直到很多年之后,时空帝国架构真正成型,无数秘密资料开始公之于众的年代,才真正解密,不过那时候,帝国多年间工业生产力统计数据的巨大逆差已经被众多的经济学家证明了无数次,帝国高层的各种不寻常活动更是被研究了个透彻,几乎所有的帝国臣民都对这个谜底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了。

……

目前的时空帝国架构,以分布在四个时空内统治阶层顶端的常驻人员为政权的基础,如一号三国时空的以曹操、赵云为首的内阁、元老会、天道教长老会等人,如二号大明时空的以李华梅诸葛亮郑芝龙为首的诸人,以及现代时空的东盟通宇财团等核心的几人和一些潜伏人员。总数约五百多人,全部都经过了时空改造,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成为地球上从未出现的新人类物种,掌握着三个时空内十几亿人的命运,维持着时空帝国的正常运转。

每一次时空帝国的正常的时空运输需求,都是由这三个分支统治机构根据辖下社会的运行情况,做出预算,提前一个季度向李哲身边的御前大本营申请,而申请完毕之后,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