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高加索会战(2 / 4)

成为将从高山上跋涉而来的土耳其军队拦住的枷锁。

第一军群南下之后,飞艇空降jīng锐部队抢占第比利斯,直接将六十万大军堵在了大高加索山脉和小高加索山脉之间的狭窄地域中。然后大军跟上,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高加索会战的序幕。

……

追根朔源是讲故事的人的权利,在这一次惊天动地的大会战当中。不得不说,魏延将军的战略虽然是准确的抓住了敌人的弱点。但是自身也处于某种不可预测的危险当中,但是如果不是第二军群中所谓的垃圾部队突然爆发出了惊天战力的话。那结果就很有可能不同。

这个时期,经历了和大明帝国的十几年的战争,不管是土耳其还是欧洲都基本实现了火器化,虽然限于技术和工业程度,很多国家的火器化,进行的很不彻底,但是其程度,也大致和亚洲此时的落后地区相仿。整个时代,已经提前进入了全火器化的时代,燧发枪和更差一些的火绳枪,以及各种口径的前装滑膛火炮,是这个时代的主力装备。

火器化部队的强势是超远的shè程,密集的火力,远远超过了人力的弓箭的金属弹丸,在大国对战的情况下,火器部队的训练成本远远要比jīng锐的冷兵器要低得多。但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补给线充分的情况下。

任何火器化部队,尤其是在这种超越了人类想象的大会战的情况下,失去了后防线的后勤支援,那么就不可能有任何战力。越是先进的火器化部队,由于更高的火力投放密度,对弹药的消耗就更要增加,对后勤防线的依赖xìng就越严重,当战士们手中的火枪变成了烧火棍,军团里威猛的大炮咋变成了一坨坨的铁管,那完全可以想象,一切的胜利都将化为乌有。

魏延将军的战略的基础,就是建立在后防线绝对不可能被敌方击破的情况下,这不得不说,还是有些冒险,在这种数百万兵员级别的大战中,这样的战略,就很有可能成为一个致命的失误。

欧洲第二批一百万大军的到来,尤其是瑞典大帝古斯塔夫二世和欧洲名将阿尔伯莱希特?华伦斯泰因的亲临,使得这个魏延将军的这个失误变得致命。

这两位名将敏锐的察觉到了帝国防线的漏洞,将后方所有的兵力,数量超过六万的瑞典的jīng锐的皇家火枪兵,数量超过二十万的波兰乌克兰的翼骑兵和龙骑兵,以及西班牙、法兰西以及巴尔干诸国联军一股脑儿的朝着第二集团军群守卫的帝**后防线猛攻过来。

当面的缅甸、暹罗、南越、北越军团,很快的被击破,整个第二军群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