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从电能转化为灵能的效率。
在聂信的能量层级体系里,电能本来就比较接近于灵能这种相当高级的能量,这种转化之前也已经有了一些先例,简单的设计方案在浮槎,在洁净宝上都有非常鲜明的体现。按照新的理论改进原先的设计,一点难度都没有了。聂信对这些成果说不上满意,毕竟没有什么全新的玩意,基本上都是在原有基础上按照新的理论支持改进设计而已。但聂信身边的那些人都震惊了。这些改进单独来看,的确都没什么,可一旦融合在一起,却相当了不起。
之前,云山科学院已经在尝试将乾坤袋的民用产品小型化了,由于灵能电池耗电太快,充电设备非常夸张。某个研究员搞了套非常搞笑的太阳能充电装置,铺开的太阳能电池板几乎有半个篮球场那么大,那些专用的太阳能电池板才能通过背后的法阵,转化足够的灵能,进入到用于储存灵能的灵石里去。现在,改进了法阵、改进了充电方式,虽然要让随身的乾坤袋的充电装置看起来和苹果电脑的那些充电器一样精巧还有困难,可好歹不那么夸张了,看起来至少像是平时会用到的充电设备了。
另外,这些改进综合起来,也可以大大提升浮槎的运转效率和续航力。同样数量的灵石电池,结合浮槎上装载的风洞发电装置,浮槎可以多运转至少三到四天。对聂信,这样的改变意义有限,可对于现在将浮槎当作大杀器的军方来说,这几乎是将日常运转成本降低到了零。浮槎上的武器全面灵能化了,发电取电都是浮槎自己解决,灵能电池可没有反复充放电的次数限制,而且,浮槎本身的坚固程度,让这些大家伙几乎不需要维修。同样吸引军方的是,现在似乎有办法让浮槎这东西的原理用在更小型化的装置上了。由于类似防护罩的玩意的存在,装甲这回事就变得可有可无,那么,飞行坦克似乎就很靠谱……可以想见,只要聂信在这方面持续推进下去,不断降低生产成本,一个大气层内飞行器的**很快就会到来了。
不过,让军方郁闷的是,他们的科研团队提出的方案提交给了云山科学院之后,如石沉大海,一点消息都没有了。直到几个军方代表实在是忍不住了,去问了姜桂时,才知道聂信最近忙得压根没空去看那些方案,更不要说抽时间去完成那些创想,或者哪怕最低限度地给一些可行性报告。军方代表完全没脾气了,他们还真不怎么敢直接去质问聂信为什么不理他们。姜桂时的一句话就把他们全部的话堵死了:“我们云山科学院是搞理论研究的啊,搞那些设计是副业,纯粹是因为没钱了。你们既然有想法,你们拿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