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机构要开放其中六处,还有打捞中心、陆考中心、研究中心、开发中心、实验中心、推广部等等,这都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来维持运行的。有了这些研究机构的参与,就会有大笔的研发资金进入到唐韵,这样才能打造一个盈利的唐韵,而不是一股脑的只知道投入。
维持这么大一个机构的运作,不计算基础建设和各种前期投入的一百九十多亿,每年光是员工的薪水就是几亿,还有各类展品的保养费用,办公费用,研发费用……,林林总总的算下来,最少也要六到八亿左右的样子,一旦有了好的现代藏品和老爷车,就要在这个基础上增加不知道多少钱了。
只靠着门票唐韵倒也能维持,而且也会有百分之五十左右的盈利,但是却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稳妥,而且唐韵毕竟是一间经营机构,没有相当可观的收入,是很不科学,很不正常的。
能够让世界各地这么多的的研究机构都涌向这里,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唐韵如今的成功和辉煌也是建立在丰富的藏品和先进的概念等等基础之上的,也可以说是安全不可被复制的一种成功。
原来唐韵展示中心里的众多展品已经很吸引人的眼球了,禹王九鼎、始皇帝登基玉简、黄金《圣经》、王羲之真迹等这些绝无仅有的珍品都是唐韵的坚实基础。
现在新开的三座展馆,和早已建设完成,等待开展的船舶资料中心,又展出了数以十万计的珍稀文物和艺术品。
唐韵在两年的时间内,把展出规模扩大了三倍还有余,所涉及的领域也涵盖了基本上全部的博物馆和美术馆范畴,不论是展品的数量和种类,还是展出的规模,都已经是世界第一位的,所欠缺的只不过是一些年份而已。
如果不考虑展览历史这一条,唐韵就是毫无争议的世界第一博物馆,大英、大都会、卢浮宫什么的,统统都得靠边站,不服气都不行。
连带船舶资料中心,这次新开展的其实一共是四座展馆,展馆的门票收费跟之前的展示中和古典园林一致都是两百块,但是展出时间上却有些不同。
除船舶资料中心因为需要为研究课题提供方便,每周要挪出一定的时间来供相关研究课题小组使用,其他的额三座展馆都是每周展出六天,只在周一例行对展品的养护。
船舶资料中心现在也很具规模了,七大五小共十二艘从唐代到十七世纪的古船,还有大量的古代航海资料和航海器械等等的展品,以及仿造古代船只而建造的船体纵切面,和数万件从世界各地收集来的珍贵文物,绝对是古代航海迷的学习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