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玄武、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各七宿的,或人或兽,或兽首人身、山精海怪等形象,每一图之前都配有相应的说明。
刚才的《七十二贤图》是谁都没有见过的,但是这幅就不一样了,弗雷德里克拧着眉道:“这幅画简直太棒了,我曾经在日本的大阪市立美术馆看过展出的《五星二十八宿》,不过很可惜,他们只有五星和十二宿,是一件半幅的。
那半幅是唐代的梁令瓒临摹的,北宋的李公麟称赞他的画风酷似吴道子,虽然我没有见过吴道子的画,但当时也觉得很不错。可是和这幅原作比起来,梁令瓒的那幅就要差好多了,这幅可是稀世珍宝啊。”
宁爷是个很正直的人,对李公麟没什么好感,道:“梁令瓒的主业是天文学,绘画只是他的副业,又是临摹前人的作品,自然不能做到形神俱佳。李公麟的评价不看也罢,这个人没什么风骨,那幅画曾经被蔡京收藏过,想来是讨好吕惠卿、蔡京等人的谄媚之词。
中国画分为疏密二体,张僧繇是‘疏体’的典型代表,对绘画原则和规范的确立大有其功,他的画风可不是随便能模仿得了的。
张怀瑾在《画断》中评论张僧繇的画,说‘张公思若涌泉,取资天造。笔才一二,而像已应焉。周材取之,今古**’。
李嗣真在《续画品录》中也说过,‘至张公骨气奇伟,师模宏远,岂唯六法精备,实亦万类皆妙。千变万化,诡状殊形,经诸目,运诸掌,得之心,应之手。’
日本人的那幅画我也见过,梁令瓒的画工算是不错的了,把张僧繇的画学了个七八成,但只是形似,笔墨之间缺少了一些该有的神韵,点曳斫拂、简笔、凹凸法等要点都没有表现出来,名气大也是因为年代久远和梁令瓒的名声。
现在真正的宝贝已经被小辰得到了,有了真品可供研究和鉴赏,临摹的作品也就失去了大部分的意义,这幅画只要在唐韵展出,日本人的那半幅就可以算是破烂了。”
宁爷虽然生活在欧洲几十年,可骨子里的华夏情节还是很浓重,如果是在历史上通过正当渠道流入他国的中国文物,那是无可厚非的;但是那些不清不白,没有一个合理解释说法的东西,他很愿意让那些东西变成一文不值的臭狗屎。
张辰对于这个又是长辈又是前辈的老人,心里也是敬佩的很,宁爷的脾气和他很相近,都是那种对是非正邪分得很清楚的人。宁爷给国内捐过不少流失海外的文物,可其中没有一件是当年被抢走,或者是以非法途径留出来的。
闻言笑道:“外公,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