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美轮美奂的驴肝马肺。
所谓驴肝马肺,学名叫做“炉钧轴、”是清代雍正时期创烧的低温窑变huā轴之一制作时先将瓷胎用高温烧成素胎,然后在素胎上施轴,再经低温炉第二次烧成,轴面具有仿钧窑的特sè因此而得名。
在当时所试配成功并通用的十九种能够产生窑娈的轴水品种中,炉钧柚居首,顾受皇室青睐,是雍正御窑中的名贵品种,在雍乾两朝极为威行。
《南窑笔记》、唐英的《陶成记事碑》和蓝浦的《景德镇陶录》中都有对炉钧轴的记载“炉钧一种乃炉中所烧,颜sè流淌中有红点为佳,青点次之…,
“炉钧柚,sè如东窑、宜兴挂柚之间,而huā纹流淌变化过之”……足见炉钧轴在当时皇家的受欢迎程度。
炉钧轴瓷器的轴质中含有大量的粉剂,成品轴面肥厚,有细小开片,无透明现象。结晶呈sè多变且深浅不一,红、蓝、绿、紫、月白等sè熔于一体,在器物表面形成长短不一的垂流条纹,纵横交错蜿蜒曲折,布满器身极富层次感和观赏价值。
雍正朝的炉钧轴瓷器多以红sè为主sè调,乾隆早期的炉钧柚也沿袭了雍正朝以红sè为主,红蓝相间的风格。至乾隆中后期,炉钧轴的轴质流淌变小,逐渐演变为以蓝sè为主蓝、绿、白三sè相间的sè调风格。
到了嘉庆、道光两朝以后轴中月白sè开始减少,蓝sè也换的没什么光泽,多为浅绿和蓝sè中融杂着紫sè的斑点,垂流呈圆状,轴质的流淌感不强,圆圈也越变越小有的就像是用笔画出来一样。再到了同、光两朝以后,炉钧柚的柚sè美感明显退化,轴层稀薄柚sè中的变化十分平淡,仅仅只有白sè和紫sè小斑点且淡绿地也越显晦涩,缺少之前那种变化万千、自然明快的感觉和神韵。
这两件炉钧轴的祜sè都是略泛紫sè的高粱红和水bō状的蓝轴,釉质肥厚而交融多变,这都是雍正年间炉钧釉的基本特征。器物表层在意念力之下的四层绿sè光芒,也证明这两件应该是在雍正朝和乾隆朝早期的东西,但“成化年制”的四字底款却是雍正年瓷器上最多见的,乾隆年间已经不怎么用前朝款了。
雍正朝的炉钧轴器型多见钵、缸、玉壶春瓶、天球瓶、锥把瓶、如意耳葫芦瓶、纸槌瓶、灯笼尊、huā盆等,将军罐和抱月瓶属于是极为少见的,至少张辰是没有见过。这两件东西的器型不但在炉钧轴中很罕见,而且其个头之大也是比较少见的,将军罐的高度有七十多公分,最大直径也有四十多公分,抱月瓶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