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一万九千八百平米,一层一万两千八百平米,二层七千平米,一层层高二十四米,二层高六米。大门开在南面的大墙上,宽四十二米高三十一米,能够分为五段五层打开除特大船只意外都可以整体进出。一层可以陈列大小船只十到二十艘,一、二层之间的吊架上也可以陈列一些比较小的船只,二层分为八大两小共十个陈列厅,大约可以陈列文物三千件以上。”
张辰点点头,问道:“其它的设备呢通风干燥之类的措施怎么样?”
“通风等设备是和主体一起完成的,前期都已经验收过了,没有问题。其他设施也都检验过了,照明用的全部都是欧特朗的,效果没得说。”宋武对这方面抓的很严格,他检验过的应该就没问题了。
张辰又环视了一圈道:“走,文稿中心那边去责看。”
文稿中心和船舶资料中心又不一样,这里要陈列和存放的基本都是极易损坏的纸制品要求就要更加严格一些。
解说员依然是沈宪bo,进到文稿中心之后指着上方垂下来的大型水晶灯笑道:“这些灯却都是在欧特朗定做的,既能够达到规定的照明度,又不会显得昏暗或者刺眼,学名叫做柔和自然光,一共是六座,单为了这个就hua了七千多万,好东西啊。”
施工单位和设计公司的人听了都暗暗乍舌,就这么六座小小的吊灯,决然值七千多万,还真是奢侈无极限啊,绝对的大手笔。可张辰不这么认为,哪怕是再加七千万他也要hua这个钱,这里将来要陈列存放的有好多都是弥足珍贵的文物,尤其是《永乐大典》、《太平御览》这些个孤本,甚至还有不少都是张辰没有听说过的,吴世嗜宝藏里的近十万册藏书几乎没有一件不是珍品的,还有那些来自欧洲和〖日〗本的古籍文稿之类的,哪一件不是价值连城呢。随便拿个一两本出来就能够值这些灯的钱,用一两本书的价值来保护数万本更有价值的书,这一点都不奢侈。
沈宪bo也就是给张辰说一下,这灯上面公司省下了一千多万,让张辰心里有个数,绝对没有夸耀的成份,这里要放什么东西他是很清楚的。
“文稿中心一层面积一万零八百平米,二、三层面积相当,都是九千七百二。按照之前拟安出来的计划,分为古籍和现代书籍两大类,不开放研院的孤本古籍都会放在二层东边的那部分。一层陈列的是古籍部分,分别是经、史、子、集,每一册的陈列柜都会有附带的影印本陈列处,二楼挨着不开放区的是类书区,和一楼的古籍模式相同。二楼剩余的部分出了空出来预留的古籍陈列厅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