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平虽然投身商海,做了一个实实在在的生意人,可他的鉴赏底子打的好,这些年来功夫也没有放下,总会抽出一些时间来琢磨。他在玉器上的成就,仅次于褚铁眼在瓷器上的成就,是绝对的大师级别。
只要张辰想要,李天平手里没有太多,十件八件还是能拿出来的,这些张辰都是见过的,早些年李天平也给过张辰一块良渚玉,现在还在他家里放着呢。要说稀罕程度,张辰还真不至于没良渚玉不可,他就是想自己收两件而已。
就像红山玉极难在南方遇到一样,良渚玉是长江流域的古文化在北方也是极难遇到的,但凡能在市面上看见的,一千件里边最少有九百九十九件是假的,剩下那件还很有可能是破损了的。而张辰又比较年轻虽然十来岁就入行了,可那时候他出手的几机会几乎等于零,早些年有人在南北之间来回倒贩的时候,还轮不上他去收东西。
这些年来,张辰收了不少的红山玉,怎么也有十大几块,可这良渚玉的收藏却是一直空白着。这回来了苏杭,可是良渚文化的主要地域眼看着唐韵也要正式运营了,这么重要的文物不能没有啊,所以他才动了想要收两块的念头。
其实还真不至于哪怕是最大最全的博物馆院,也没能把天下所有种类的古物全都占上的,少那么一两样不算什么,而且李天平和董老手里都有,到时候自然不用他愁。
想到这里,心情也就好转起来,张辰和店老板聊了几句之后,还真就在这店里看起来了这间店经营的东西比较杂,玉器、瓷器、字画、家俱什么的都有,也算是品种繁多了吧。
不过,除了那两件老板不肯出让的良渚玉之外,也就只有几件小玩意儿还有些年头一对茶碗是同治年间的民窑五彩,但却是有了冲的(冲,瓷器上的裂),价值就低了不少,剩下的大多是宣统和民国的,也没有什么大师之作。
看过一圈之后张辰正要离开,却见店门口进来一个小伙子,把手里抱着的长盒子往罗汉榻上一放对老板道:“二舅,我二舅妈让我把你这东西烧了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就给你拿来了,你看这怎么办啊?”
店老板看了看榻上的盒子,无奈地摇了摇头,苦笑道:“唉,这个老婆子啊,怎么就这么死心眼呢,这有什么啊,这也是艺术嘛,烧了多可惜啊。你二舅妈没说什么吧?”
“倒是没有脾气,就是,就是说您是老不正经。”年轻人犹犹豫豫地说了这么一句。
张辰听着两人的对话,眼睛就看向那个盒子,心想这里边装的是春宫画吧。这老板估计是看过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