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都是做给在场的前辈们看的,实质意义和拍领导马屁异曲而同工。
两件藏品展示了十几分钟后,就被收了起来,接下来,第二位斗宝者要上台了。
石磊常常跟着他爷爷到收藏协会去,在坐的大都和他认识,有些还是关系不错的。站在主台上丝毫没有一点紧张,先是对众人微微笑了一笑,然后才鞠躬致意。
“各位前辈,各位同仁,大家过年好!我今天要展示的两件藏品一件是“松邻朱鹤,款竹雕笔筒,另一件是战国玉,请大家鉴赏。”
说完也是依样将两件藏品摆放在展示台上。
石磊的这两件玩意儿是在他随石老会长祭祖的时候收的,当中虽然有他爷爷指点的成分但也只是帮他掌掌眼而已。石磊如果没有一定的能力。也就不会有他爷爷帮着掌眼的机会了”而且。能够得到这两件玩意儿,运气也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那件笔筒,朱鹤是嘉定人,按照当时的物流条件来说,这笔筒能够从松江流传到宣府而且还能够保留到现在,实在是匪夷所思了。
陈老看过两件藏品之后,再一次微笑着点了点头又看了看还在自己座位上的宁琳琅,别人的弟子都能帮衬帮衬,自己这小徒孙自然是要更加地提携了。
冲着宁琳琅招了招手,等宁琳琅来到身边之后,陈老指了指那笔筒,笑着问她:“丫头,你来给我说说,这个玩意儿有什么来历和说法吗?”,
宁琳琅知道这是太师叔在给她制造机会让她好好表现,这时候是绝对不能出错的,否则师门的脸面可就丢净了。
低头仔细端详着那笔筒,这笔筒的身量可是不小,口径差不多十五厘米高有二十厘米左右,绝对是竹雕笔筒里的大个子了。筒身以减地浮雕法雕刻远山近水与亭台楼阁,层次分明,立体感极强;亭楼一侧则是雕刻着一片竹海,竹叶随风而动,而主干却迎风矗立不见丝毫的歪斜:空白处yīn刻“圣贤文章随风入耳,琐碎言语且由他去。晋溪先生高节,伯安敬增”,下方刻一行小字“嘉靖五年七月,松邻朱鹤制敬”。
略加思索之后宁琳琅抬头道:“这只笔筒以减地浮雕法深雕,布局巧妙且画面传神,作者一定是有着很深的的艺术造诣,而且这笔筒的雕刻痕迹带有明显的行书痕迹,而朱子鸣做为嘉定派的开山鼻祖,以笔法入刀法的独门雕工独树一帜极难模仿,这应该是朱松邻无疑了。”,
“再看这上边的赠言和款识,嘉靖五年正是王阳明辞官回乡办学的时候,而此时的王琼则是被诬陷谪居绥德,朝廷也有了要他还籍为民的意思,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