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模样,虽然这只生物知道,它肯定已经变小了一些了。不过,由于体积减小得实在太少太少,使得它完全没法判断出让那只囊泡完全消失所需要的时间。
甚至它根本就无法判断出自己能否让其完全消失。毕竟,自己的体内已经有一只即使花费无数倍小囊泡的时间也无法自行消失的异物了。
还好的是,这只囊泡说是巨大,也只是与平时所摄入的囊泡相比,但与自己的躯体一比,便也不算什么了。携带着这只囊泡的游动,并没有让它觉得有多么费力,对能量的消耗大致也和平时一样。这样的话,就算最后它无法自行消失,自己也不会因为多带着一只累赘而导致行动受到影响。
更为重要的是,这只是一只囊泡而已,只要囊泡的结构没有被破坏,自己便可以随时将其与躯体的最外层屏障相互融合,把里面地物质丢到躯体外面去。
自从尝试了各种方法都没能将那个无法消失地异物丢出体外之后,它就再也不会让那些不明物质彻底融入自己的身体了。
准确地说,平时,它也只是让被自己判断为“食物”的那些物质进入体内的。不过,现在已经到了又一个非常的时刻了呢。
从上次开始,它便已经察觉到了,周围的环境中能够被自己当成食物的物质的分布密度日益稀薄起来,从原来的周围到处都是变成了现在的游动好一会儿才碰到一点点。虽然尚不足以使它体内的食物入不敷出,但它知道,如果这样下去,食物真正入不敷出的那一刻迟早会来到的。
因此,在那之前,自己必须做出改变才行。
躯体对食物的利用,其实就是将从体外摄入的物质转化为躯体的一部分的过程。这个过程它知道地还算详细,至少是对其中有机物部分知道得还算详细——虽然其中每次都有相当一部分莫名其妙地消失掉了。
对食物的主动摄入是建立在一类特定的有机物对食物颗粒的吸附性之上的。将由这些物质构建出的拖拽纤维送到躯体的外层屏障之外,当其碰触到物质的时候,它们会依照某种它自己至今依旧不明的适配特性试图将其中游离的那一端吸附在对方的表面。如果没有能成功吸附,那么自然就不是食物了;而如果能够成功吸附的话,拖拽纤维固结在外层屏障上的另一端便会沉入屏障内部,借此将食物一同拖拽进来。
现有的拖拽物质自然是针对当前食物的,如果想要更改食物类型的话,便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甚至是全新地有机物微粒来构建拖拽纤维了。
它并不明白那种奇特的适配性是怎么回事,因